今年62岁的吴大叔,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他觉得“人生在世,唯有吃喝。”平常最大的爱好就是挖掘美食,但在今年的体检中,吴大叔被查出血脂过高,医生建议他先控制一段时间的饮食、加强运动看看情况。这可把吴大叔难住了,让他控制饮食、运动还不如杀了他。
体检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高低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低密度脂蛋白常被称为“坏胆固醇”,因为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心脏病和中风。本文将探讨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并提供一些预防和控制方法。
长久以来,关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项关键的血脂指标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才“最好”,是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因为,众所周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向动脉血管壁内的浸润,正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始动因素。
在健康领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长久以来,“坏胆固醇”LDL-C水平的高低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过往的研究和医学指南大多强调,降低LDL-C水平能够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每年有一百万人发生心肌梗死,在与它相关的危险因素中大家更为在意的往往是高血压,而血脂常常被人忽视。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血脂?最新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有何调整之处?控制血脂,是数值越低越好吗?对此,一起听听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查铭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