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指一种倒推的阅读思路,具体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对于其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为人处世、个人成就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追究文本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创作风格、作品完整内容,或结合阅读作者其他作品,以求正确理解文本主旨,深入领会作者思想及文本蕴含的深意。
语文学习不应是生硬的知识灌输和枯燥的机械记忆,而应该像是一场心灵漫步式的旅行。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舜王小学在语文教学中推行“心灵漫步式”学习,学生在语文世界里不仅获取了知识,更滋养了心灵,丰富了情感,拓展了思维。在阅读中滋养心灵小学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和情感培养的关键时期。
笔者在多年语文教学中跌滚摸爬,终于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溯源阅读法,2015年5月刊登于《语文建设》的《文言文教学初探——<口技>教学有感》一文,就是溯源教学的最初的探索雏形,后跟随钱梦龙老师在全国各地推广教学理念,逐渐形成语文学习溯源法的完整思路,相关内容曾申请原创保护,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丹华道》。
写在前面:马嘉蓓同学在2023年高考中,语文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超一本线助了一臂之力。她写的这篇总结文章既有我语文教学思想与做法的体现,更有自己独特的语文学习感悟。她的语文学习行动及结果证明:好的语文成绩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坐等来的,而是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与有力的措施。
然而,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已有5年的今日,对“语文学习任务”的解读仍然“研究者众说纷纭”,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小学语文、初中语文一些先行的教学探索“误用现象严重”,许多正在或将要实施新课程的语文教师茫然不知所措。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3月30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君子养成大会在上海举办。大会以“语文学习与君子养成”为主题,多位一线教师与教育研究者发言,探讨语文学习与理想人格养成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