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年前,一名英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杭州西湖,原来也这么美西湖之畔伫立着著名的断桥,又称段家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911年的老照片见证了它的历史沧桑。作为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断桥残雪”跻身“西湖十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吟咏。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云寒“杭州景区的摄影有这么卷吗?都开始拍水下了。”最近,有网友给潮新闻报料:位于西湖景区内的九溪景区,有很多摄影师扎堆把相机丢到水里拍照。相机丢水里能拍吗?能拍出啥不一样的效果?12月21日一早,潮新闻记者前往九溪景区找答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通讯员 郑秋明暴雨中的湖面上荷叶点点,狂风中一条柳枝入镜;宝石山大石头上,晨练的人作展翅欲飞的剪影;湖边一个倒立的人;一只猫跳跃过岸边和泊船之间的水面……12月22日,在西湖边宝石山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展览——“那么西湖”傅拥军摄影作品展开展。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卉 俞跃 实习生 丁书堇6月20日,潮客“嘉兴蓝天白云”朱文华在潮新闻“记者帮”后台分享了一段群鱼跃水的视频。只见一条条鱼儿高高跃起,颇有冲向雷锋塔顶的气势。西湖的鱼儿腾青山,翻涌着浓浓生机,令人感叹生命有力。这条视频是怎么拍到的?在哪拍的?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钟红华浙江宾馆展示现场11月4日下午,为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浙江省直机关摄影协会、杭州市西湖街道办事处、杭州市孙小明摄影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举办的《西湖文化景观摄影展》在浙江宾馆、建德市珏塘村张氏古宅、武义县坛头村文化礼堂同时展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卉 通讯员 黄㑇琳2002年出生的大学生翁佳莹,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端午假期西湖断桥边的一道风景线。每一次当她举起相机、举起手机按下快门时,边上还会有一群人记录下她拍照的一瞬间。“她穿着义警的马甲又美又飒,还做着这么温暖的一件事,我们不拍她拍谁啊?
2024影像盘点 | 在寻找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摄影师 张莉2024年1月30日,重庆渝中区时代天街,车流如织。2月12日,广东海陵岛,渔船码头。3月5日,重庆两江新区,开往春天的列车经过木桃路公园。4月25日,重庆渝北区,行驶中的轨道交通3号线列车。
2011年6月24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13年间,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遵循科学、因地制宜、持之以恒”理念,融自然、人文、历史、艺术为一体,和谐相生,西湖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山水美学与文化内涵,传递着中国的文化自信。
熹微晨光里,杭州西湖边太子湾公园,红黄色的叶子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水中,与蓝绿色的溪水交相辉映,不经意间调和出初冬的万紫千红……这一幕,被定格在西湖摄影师孙小明的镜头里。时光倒回20年。彼时,刚刚接触摄影的孙小明每个月都要省下一笔钱,用在买西湖公园门票上。
潮新闻客户端 章云龙与西湖结缘,是每个浙江人刻在骨子里的情怀。不论何时,只要到杭州,西湖都是我必去的地方。在西湖边走走,面水、面山中,氤氲气息飘来,自然的、人文的,总会入目、入怀、入心。十多年前,我每年总要带着相机,在环西湖一线拍摄我眼中的西湖。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煌 章然 真冷啊!今天(2月8日)一早,早起的潮新闻记者去往西湖,一路上行人不多,但清一色“重装备”——帽子手套一个都不少。西湖结冰啦!孤山湖区沿岸,冰层挺厚的。吴煌 摄平湖秋月荷区部分水系也结冰了。记者观察,冰层大约有0.5厘米厚,接近普通玻璃窗的厚度。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薇 通讯员 马春莹不用去南京,杭州也有自己的梧桐大道。记者 陈薇 摄最近,杭州北山街的梧桐大道迎来最佳观赏期。周末天气晴好,不少市民游客前往打卡拍照。金黄的梧桐树蜿蜒在西湖畔,加上给力的好天气,美得像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