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很细心,去过过去农村老的村落,就会很容易的看到,几乎每一个村庄都会有一些早年传下来的老古董,就是石碾子。根据村庄大小,会有一盘或者几盘石碾子,如果你再细心,就会发现,这些石碾子无一例外地都是立在村中比较方便的街旁,而不是在某个农户家中的院子里面。
背景:前几天邻居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一位开车来的外地人,打听我们山里有没有石磨盘出售,邻居大嫂询问了一下价格,一听对方给出了500元的价格立马心动了,赶忙回屋和她婆婆商量了一下,结果出来的时候,脸上就没有了高兴的神情了,她告诉那个外地来的不速之客,说她们家的石磨盘不卖。
潮新闻客户端 陈春玲我家原本有头石磨,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为没了牙的祖母而买的。全家人爱惜它,如同庄稼人爱惜耕牛那样。这头石磨是用质地坚硬、颗粒均匀的青石打制而成,上盘直径约50公分,底盘直径约70公分。磨盘架子高约60公分。
在“丰图义仓”的粮食博物馆里,我见到了久违的石碾子。石碾子与石磨子本是一家,不由使人想起了老家的石磨。提起石磨,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它是我儿时玩耍的地方,高高的磨台是我们每天必来的“专用饭桌”。记得小时候经常与二姐爬上石磨吃饭,那个蓝花小洋瓷碗放在磨眼上,稳稳当当。
晋南农村拍照时候,中午路过一户农家,门口一位白发老奶奶抱着自己的重孙子站在门口,看到我们肩上背着照相机,就问我们是不是来农村照像的,照一张照片多少钱,让我们给她和小重孙拍个合影。给老人家解释说我们是来游玩拍民俗的,但是非常乐意给她和重孙女拍个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