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执行程序中,债务人常常会收到12368发送的“执保”短信,这意味着法院可能已经启动了对其财产的执行保全措施。对于债务人来说,这个短信通常让人感到不安,尤其是那些在微信零钱、零钱通和理财通中存有资金的用户,更担心这些资金是否会被冻结。
逾期后的我,在这三年里面被财保和执保各都经历了一次,这也是我被法催后感受上一些认识,分享给大家看看!首先的是案号(财保)(可解)一般没有被Q诉,都只是诉前财产保全而已,冻结或者X制微信账户支付功能,因我去年也遇到了一次财保,是因为我还能力去处理,才给冻了一个月时间。
德安县法院于2024年12月16日完成首个执保扣划案件,扣划金额23万元,从调解生效到实现扣划不超过二十天,大幅度压缩了案件调解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的时间。该执保扣划是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关于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 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的工作指引》文件相关规定的具体实践。
近日,永兴县人民法院通过扣划被执行人收益类保险的方式,成功执结了一起涉及3名农民工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案情简介被告胡某承揽了永兴县和盛家园的消防安装工程,并雇请原告陈某某、蒋某某、曹某某等人进行安装工作。
序幕拉开:在很长一段时间,浙江乃至全国各地法院在执行涉及退休人员的民事案件,需要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养老金时,各地社保机构以社保部的劳办函对此问题有明确规定为由,拒绝协助人民法院协助冻结、扣划养老金,致使不少案件无法执行。
被执行人杨某一直不履行法院判决、偿还借款,法院执行干警调查发现其名下有多份分红型人寿保险,遂依法对保险进行冻结。4月21日,从寒亭法院了解到,法院已经将提取保险的现金价值交付给申请执行人,该案已经圆满执结。
4月6日,睢阳区人民法院在保险公司的协助执行下,通过强制扣划提取被执行人投保保险的现金价值,成功执结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有力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兑现,同时也给试图通过购买保险逃避执行的“失信人”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