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随“雪龙2”号北冰洋科考是什么体验?记者告诉你历时78天,航行1.5万余海里,9月27日,随着“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上海,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画上圆满句号。总台央视记者王楠随船出发,全程记录了我国此次北冰洋科考进程。在此次科考过程中,考察队都抵达了哪里?
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出征,人们在拍摄“雪龙2”号。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新华社“雪龙2”号7月18日电 科普:“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扫描新华社记者魏弘毅近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出征,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目前,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正在向着北极进发。记者也随船全程记录我国此次北冰洋科考的进程。根据前方的最新消息,“雪龙2”号已经驶入北极圈,即将开始科考作业。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周三,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返回上海。科考队员们在历时了78天、15000多海里后,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回到祖国和家人团聚。此次科考,科考队完成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4项,从北冰洋获得了大量的有效数据。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9月14日凌晨,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向南驶出北极圈,离开北极地区。在此之前,考察队于北京时间9月12日17时在楚科奇海域完成本航次全部科考作业项目。
27日我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上海标志着本次北冰洋科考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考察顺利结束《新闻联播》带你了解历时78天、总航程15000余海里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多项试验首次在北冰洋开展对优化完善我国海冰模式很有意义本次考察在中北冰洋太平洋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11日讯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作为纪念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雪龙”号10日停靠青岛并举办为期3天的开放日活动。10日-11日,观海新闻记者登上“雪龙”号,与市民一起探秘这艘“大国重器”如何助力我国极地科考。
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出征,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11日,在河北省沧州市举行的2023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暨全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上,“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研制入选“2022年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月12日上午10时许,“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启航,奔赴北极,开启我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之旅。“雪龙2”号停靠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码头。 黄波 摄据悉,中国第13次北极科学考察从上海出发,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预计总航程约1.55万海里。
央视网消息:中秋夜,月圆人团圆。三天前,也就是本周三(9月27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返回上海。科考队员们在历时了78天、15000多海里后,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回到祖国和家人团聚。此次科考,科考队完成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4项,从北冰洋获得了大量的有效数据。
极昼的北极,有绝美的清晨和黄昏、有斑驳交错的海上浮冰,也有覆盖在静谧大洋之上的浓浓海雾,此时此刻,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正在北冰洋楚科奇海上作业,目前已经抵达北纬77度左右。
冬去春来40载,面对处处冰冷、时时艰险、充满困苦、变化莫测的未知世界,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不惧冰霜雪雨路,践行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极地考察中奉献青春,挥洒汗水,攻坚克难,铸就辉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兰琳宗7月12日,出征中国第13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启航。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供图 张蔚 摄7月11日,第19个中国航海日,参加“船艇开放”主题活动的公众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参观。
新华社“雪龙2”号9月1日电 科普:极地科考的气象保障新华社记者魏弘毅在生活中,天气预报很重要;在极地科考中,天气预报更重要。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各项作业逐步进入收尾环节。纵观科考全程,随船气象保障是科考作业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