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然》杂志9日报道,包括法国天体物理与计划学研究所、里昂大学地质实验室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新证据,证明火星上拥有适于生命出现的环境条件。“好奇”号在穿越火星盖尔陨石坑的第3154天分析了沉积岩中的六角形化石图案。
如何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当诺贝尔奖得主等中外科学家与中国青年学子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会碰撞出怎样的思维火花?今天下午,2023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未来科学家桌布论坛在临港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各地的优秀中学生、大学本科生与知名科学家围坐在一起,进行了交流。
为什么世界各国争先恐后,都想要成为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国家?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来计算,就算以最快速的速度抵达火星大概也需要半年的时间。尽管探索火星很艰难,也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但它仍是世界各国竞争的太空目标。那么在火星上是不是真的存在外星生命,值得着人类争先恐后前去探索呢?
今天(24日)上午,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我们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火星全球影像图,在火星上也有了中国印记。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火星,它与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什么联系呢?
金秋9月,中国的火星探测传来新消息:天问三号任务计划2028年前后实施两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对样品的科学分析可以拓展我们对火星现有的认知。自古以来,人类就对火星充满憧憬和幻想,对它的探索情有独钟。那么,火星的秘密是怎样被揭开的?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实现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天问一号着陆位置示意图 │ 图源:改自参考资料。
【今日视点】◎本报记者 刘 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氧气原位资源利用实验(MOXIE)于日前结束。MOXIE是一个微波炉大小的装置,它在任务期间通过16次运行,总共制造出122克氧气,相当于一只小狗在10小时内呼吸的氧气。
曾经的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行星和宇宙都是围绕着地球而存在的。直到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观察也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目光深入到了遥远的星系中,就连小孩子也已经知道了,我们所在的地球只不过是一颗环绕太阳的普通行星,而太阳所在的太阳系,也只是银河系的一个偏僻小角落,更别提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世界中,银河系的存在放在宇宙中也不过如同一滴水之于大海般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