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全球数家科技公司竞相发布了其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最新版本。这些大模型具备更快速的回答能力、更强的多模态能力以及增强的推理与生成能力等,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的使用体验,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动能。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北京报道7月2日,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上,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发布了《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年)》(以下简称《白皮书》),其中提到,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共1328个,美国占比最多,达44%,中国占36%。
近日,全球最大AI开源社区Huggingface发布了最新的开源大模型榜单(Open LLM Leaderboard),榜单显示,其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是基于阿里通义千问(Qwen)开源模型二次训练的衍生模型。
在万众瞩目中,马斯克携手xAI团队带来了全球首个在20万块GPU上训练的AI大模型——Grok-3。这一创举不仅标志着AI技术的新里程碑,也迅速在多个排行榜上崭露头角,力压o3-mini(high)和DeepSeek-R1等强劲对手。
大模型时代,开源与闭源模型不断涌现,大模型为AI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开源大模型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也为研究者和开发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 OpenAI o1 正式版。
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作为当前全球科技发展的重要专项,人工智能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先导机遇。随着大模型等技术迎来商业化应用,全球各国都在孵化和孕育各类通用的行业大模型。不过,相较于此前一窝蜂扎进通用大模型,如何基于大模型研发针对行业细分领域的垂直的模型受到更多的关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宣海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其中提到,截至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有1328个。其中美国占比44%,中国占比36%。
外媒利用Midjourney生成的几可乱真的马斯克AI生成图。奥特曼本报记者 赵觉珵 刘彩玉编者的话:即将过去的2023年在人工智能(AI)发展史上或许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ChatGPT掀起的一片浪花,到席卷全球的浪潮,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从2023年2月20日“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发布,到4月21日该模型正式开源,两个月间,多家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以加速度扎堆冲入被ChatGPT轰炸出来的AI大模型赛道。在梳理这些大模型所试图呈现的特点之后,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趋势?·如何判断各家大模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