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20日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处获悉,10月19日下午,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团队再传佳绩,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
据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团队,10月19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
记者21日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悉,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托卡马克”装置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兆安培,距离可控核聚变点火又近了一步,可在此基础上常规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21日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悉,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托卡马克”装置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兆安培,距离可控核聚变点火又近了一步,可在此基础上常规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10月2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悉,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2022年10月19日下午,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为了完成这样的成效我们做了很多的推荐和改变,而在地球整体的能源当中其实有一个离不开的东西,那就是太阳,地球之所以能够孕育生命,大多数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因此人们在能源的发展当中也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凭借着科技及人类发展的力量,能不能制造出一个人造太阳呢?
第122254次实验!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11月12日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发布消息,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迎来重大突破:近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人造太阳”又称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利用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即使在地球资源枯竭的状态下也能源源不断提供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