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经常充斥着孩子们的哭闹声。孩子生病了,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不外乎打针一事。其一,孩子血管本身就细,一旦生病血管会出现不充盈、塌陷、脆性大等情况,打针难度大。其二,孩子对打针都有恐惧感,配合度不高,好动,一不留神就肿针了。其三,住院期间,多次穿刺,增加孩子的痛苦。
埋在小白体内五年的“炸弹”被取出来了。那是一截18毫米长、牙签粗细的透明塑料导管,带着一点血迹,被医生放在一块纱布上。手术室外,小白父母看到它的时候,五年来的焦虑和不确定被集中引爆,夫妻俩如释重负,喜极而泣。这颗“炸弹”是一截静脉留置针导管。
鲁网9月6日讯 “阿姨,打针的时候,能不能轻点?”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小朋友这样的恳求,看到他们稚嫩的脸庞,让人不禁软下心肠。这就要求护士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也要做好静脉留置针的维护。临床上静脉输液用的最多的是外周静脉留置针。其中住院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婴幼儿。
封面新闻记者 林珏瑶2018年12月,只有5个月大的小白(化名)因术后感染在陕西榆林市星元医院治疗,护士在他完成输液后取出留置针时,却发现针头缺损,而且找不到了。随后,小白被检查出头部有疑似针头的异物,做手术却未能取出。5年多来,异物一直留在小白的身体里,位置也从头部移动到颈部。
新生儿时期,由于机体的凝血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处于低活性状态,外界刺激容易诱发机体的出血、血栓形成。早产儿血栓表现多样,与血栓发生的部位、血栓大小、栓塞时间等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肿胀、皮温低、皮肤青紫等。
为进一步夯实基础护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加强护理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3月20—23日,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在五一路院区举办为期四天的“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技能大赛”,来自全院临床护理岗位的31名优秀选手进行了激烈角逐。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郑丽杰 林芬在输液治疗中,留置针成了不可或缺的“小帮手”。尽管留置针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但许多患者及其家属依然充满疑问和担忧。“护士,我家孩子的留置针回家后不小心拔出来啦,怎么处理?”“护士,留置针里面回血了怎么办?
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很多孩子需要输液、雾化治疗,不少家长朋友也会给孩子进行拍背,帮助孩子痰液排出。如何才能用好呼吸道疾病治疗的这三大“好帮手”?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输液篇输液前,要做好哪些准备?穿刺前请不要给孩子喂食,以免因哭闹引起呕吐而发生窒息。
1岁半女婴去医院看扁桃体炎,没想到最后成了脑萎缩。相关消息今天冲上热搜第一。家人说,输液封管时孩子突然尖叫,心跳骤停,经过抢救转院治疗,昏迷两个月后才苏醒,现在落下个智力残疾。兰州医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会结果是一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
护士姐姐正在为小朋友输液。红网时刻新闻3月16日讯(通讯员 王旭)“妈妈,我不要输液,不要打针!太痛啦!呜!”4岁的诺诺因为支气管肺炎住院,一到打针妈妈就拿他没办法。护士姐姐告诉诺诺,她有一种神奇的魔法,涂上药膏打针就一点也不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