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天星河中,《群星与众神:天文浪漫神话》精选出15颗星,涉及恒星、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五种天体类型,包括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太阳、月球,大众耳熟能详的八大行星,归类过程中一波三折的冥王星、谷神星,以及主小行星带里的三颗小行星。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实习生 邓加庆8月10日,七夕。这两日成都的天气不是很给力,暴雨可能会随时“遮蔽”城市里七夕的星空。不过,如果你愿意稍微远行,向西翻过折多山,可能会看到不错的星空美景,其中就有位于银河两侧的七夕的主角——牛郎星、织女星。
2月“天象剧场”上新,彗星开幕,月亮唱主角,“嫦娥”站“C”位。不仅有年度“最小满月”,金星、木星和火星还将依次与月亮上演“星月童话”。 进入2月,天象剧场也是精彩纷呈。最近大家一直在关注的那颗C/2022 E3 ZTF彗星,今夜将来到近地点,感兴趣的可以一睹它的风采。
□ 六 印考古证据表明,中国天文观测研究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出土的文物上就已经绘制有日月星的图案。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这在当时主要发挥政治功用,但其中依旧凸显古人将天文自然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的认知思考。古代中国人仰观天象,逐渐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月亮是天上我们最熟悉的自然天体之一,从远古人类开始仰望星空,它就伴随着人类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亘古长存又充满神秘的月亮自然渗入我们的文明之中,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是一个源于古老的天象崇拜,与月亮有关的节日,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