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晨报 记者鲁艳红)这一次,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涂鸦;这一次,他们的画布是3000平米的墙壁;这一次,他们的作品将永久保留在创作之地供人参观——应武汉青年文创联盟之邀,久负盛名的“MOS国际街头艺术节”4月25日、26日在位于武汉市蔡甸区新天大道的中法文化交流中心举办,来自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1月15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汉口古德寺旁的小巷看到,近百米长的一侧红墙上绘满了白龙、锦鲤、醒狮等各种图案,很是精美壮观,其中还有一部分涂鸦正在创作中。墙面上五颜六色的喜庆图案像是装满了新年的味道,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打卡。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7日讯 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C口旁,过去的灰墙变为与黄鹤楼颜值更搭的红墙碧瓦,一时成为网红。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发现,从武昌昙华林居民楼的高颜值“侧脸”,到青龙巷的网红路标“串串”,一大波用心的城市细节,也收获了一众游客点赞。
一面墙也可以成为“网红”?近日,汉阳区怡畅园小区内的旧墙改造。引来关注,得到各方点赞。上面绘制的老西大街与真实街景虚实交替,许多店铺和人物都可在这条街上找到原型,这里承载着老西大街的记忆,住在这里的人们可以在墙画中找到生活在这里的点滴。
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通讯员 邓晓6月2日上午,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第三社区联合常青花园公共管理办公室、公益社会组织、武汉轻工大学生志愿者、热心居民们,一起用画笔扮靓常青花园四小区芙蓉•花巷。五彩斑斓的色彩撒落在这里,让这片区域增添了更多色彩和生机。
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摄一名医护人员为病区贴上了封条。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在王行环看来,这座“战时医院”、这个新冠肺炎疫情的“决胜战场”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是武汉抗疫的重要节点。新京报记者 李桂 实习生 曹一凡 金钱熠编辑 滑璇 校对 赵琳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通讯员 钟丽芳 陈万蕾9月20日,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小洪山社区网格员王慧照例来到中国科学院联建楼小区巡逻,察看旧墙改造后的情况。“改造以后,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也让小区环境看起来更加整洁美观。”居民余女士点点头肯定地说道。
近日,不少武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汉阳区的动物园路附近的墙壁和小楼上,到处是涂鸦的动物画,“非常有童趣,很适合打卡拍照”。9月4日,九派新闻记者了解到,为迎接动物园重新开园,该区域进行了升级改造,涂鸦项目属于此次改造的一部分。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建规学院共同组织的“青春手绘·美丽乡村”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携手森林公园吹笛社区共同对武汉洪山区森林公园梁章村的墙体进行绘画改造。梁章村原本的墙体简朴无华,墙壁上随处可见广告纸,岁月在其表面留下斑驳的痕迹。
一丹大学教育基金会在武汉学院举办公益市集。武汉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绘制石墩。武汉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绘制井盖。武汉学院的大学生在长江村落的废弃墙面上作画,传播生态保护理念。武汉学院的大学生在长江村落的废弃墙面上作画,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花园山顶灯火阑珊客舍青,谁在乎屋檐下我关灯……”最近,关于昙华林的歌又多了一首。但,昙华林不止有歌。在昙华林的街头走一走,不用沿山爬坡,就能发现一个个有意思的门头,向往来游客尽情展示设计之美、浪漫之气。今天,小编整理了昙华林部分充满新意的门头,现在一起出发去看看!
来源:光明网 在武汉,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不仅每年下乡支教、参与社区服务,身体力行践行公益,还积极发起公益项目,将关注和支持的光芒照进困难群体、非遗传承、乡村普法、守护长江等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来自武汉学院,一所自带公益基因的大学,近四年来,该校学生累计志愿时长达近40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