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记者从贵州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获悉,着眼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贵州2022年将实施“山地农机化攻坚行动”,推动全省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农业机械化向全程高质高效升级,确保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6%以上。
来源:【多彩贵州网】近年来,贵州通过集中政策、产业、科研等资源,积极探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模式。土垄上开沟、放种、施肥……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各式农机“大显身手”,让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
来源:天眼新闻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我省广袤的大地上,春耕春播火热进行,旋耕机、育种育秧流水线、翻耕机、播种机等农机具开进田间地头,加足开全马力,你追我赶竞争春,上演农机春耕的“大戏”。农机给力,春耕提速。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春耕,古今中外有很多描绘春耕劳作的诗词,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畅想古人劳作的场景。比如↓↓↓《花街道中》清代·舒瞻一雨群峰绿,登临适野情。岭云寒不散,涧水晚逾清。竹里茅檐小,山根树影平。田家勤力作 , 蓑笠事春耕 。
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是农业全年丰收的开局之战。自春耕生产开展以来,贵州各地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为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在黔东南州丹寨县兴仁镇转泥村60亩复合带种植的示范田地里,播种机正轰鸣运转,将大豆、玉米种子均匀播种,实现施肥、播种一体化同步进行。
潮新闻 记者 祝梅 夏丹 通讯员 徐招玺 裘云峰炎炎盛夏,贵州省最南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玉屏街道拉岜村丘陵果园里,柚子、枇杷等鲜果,正沿着台州市集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铺设的单轨依山而下。轨道两个月前刚刚铺好,当地村民说,这让肥料进果园、鲜果出果园省力不少。
4月11日,笔者走进楠木渡镇黄木村的田间地头,机声轰鸣,人头攒动。在田地里,随着旋犁的翻滚,一排排泥土被翻耕出来,整地、施肥、起垄,村民们带头推着农机翻地耕地,一道道身影在田间来回穿梭着,随处可见的忙碌场景,勾勒出一幅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呈现出一幅农业现代化的“耕”新春景图。
2月8日9时40分,黔西市金碧镇富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人头攒动。镇上的农户们穿梭在各式农机设备间,仔细挑选着心仪的春耕“铁牛”,为春耕生产做好准备。“这台旋耕机多少钱?”“能享受多少补贴?”“到时候能报废回收吗?
这两天,黔南州长顺县农帮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稻育苗工作已接近尾声。该合作社总经理金飞说,如果气候条件允许,这批秧苗将在本月底开始移栽。借助农机装备,育苗效率提升了、成本降低了。“我们通过水稻钵苗播种机,一小时可以播种400盘,而以前每人每天只能播二三十盘。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92.5%为山地和丘陵,耕地零星破碎、地块小而散的现状,限制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在这里,如何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一直是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近两年,贵州掀起一场推进“农机上山”的热潮。
时下正值贵州水稻收获季节,在修文县大木村的梯田上确是“只闻机械声,不见种田人”。技术人员手握一个遥控器,就能把水稻收入“囊”中。另一边的智能微耕机也正以每小时1到3亩的速度进行全自动旋耕作业,为秋收按下快进键。
近日,在贵州剑河县柳川镇万安村高低错落的梯田中,农机手正驾驶着小巧精悍的稻谷收割机,在稻浪间灵活穿梭梯田上。剑河县万安村村景小型收割机的马达轰鸣声响彻山间,一茬茬稻秆被快速转动的刀片整齐割断;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被飞速转动的齿轮卷入“腹中”,演绎着一场割稻、脱粒、归仓的流畅序曲。
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5日电(石小杰 陈金贵 丁赠民)“现在正是赶季节的时候,订单挺多的,这几天都比较忙。”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金坡乡化窝村,农机手李荣军正开着拖拉机翻犁土地,他告诉记者,接下来这段时间每天都得赶工,累是累点,但他劲头十足。李荣军正驾驶拖拉机翻犁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