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躺平”,其实是另一种“内卷”!最近,一则“90后小伙辞职卖空气年入百万”的新闻刷爆网络,引发热议。有人羡慕他“躺赚”,有人质疑他“割韭菜”,更有人直呼“看不懂这个世界了”!辞职卖“空气”,是噱头还是真商机?
近日,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平台上,广宁县13个镇107个村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以36.5元/吨的成交价成功竞拍,售出14.58万吨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这标志着广宁的一片片山林完成生态价值的交易变现,直接为各村集体带来共约532万元的经济收益。
“空气”也能卖钱?你没听错!近日,一位90后小伙辞职卖“空气”年入百万的新闻刷爆网络,引发热议。不少人直呼“不可思议”,也有人质疑“这是智商税吧?”。那么,这位小伙卖的究竟是什么“空气”?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商机?“空气”也能卖钱?
长三角农村正兴起“卖空气”的热潮。“卖空气”,本质上就是碳交易。前不久,南京市高淳区举办了一场碳汇有偿竞拍活动。最终,红宝丽集团以75元每吨的均价成功拍得高淳区东坝街道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标值130.67吨碳减排量,总价9800.25元。这是江苏省首单农业碳汇交易。
近日,河源市龙川县林业碳普惠现场交易仪式举行,广东华清双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龙川54个村签订购买协议,首批林业碳汇“交易量”达67.3238万吨,为54个村带来1000.8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实现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突破,开启碳汇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卖空气”挣钱,这个梦想正在照进现实——近日,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平台上,汕尾市陆河县7个镇37个村林业碳普惠项目成功通过竞拍,以63.61元/吨的成交价售出约11.51万吨碳普惠减排量,创造了7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来源:中国日报网 1月21日,全国首单光伏电站碳足迹自愿减排交易签约仪式在云南省元谋县举行,元谋县4个乡镇21个村民小组通过“卖空气”净赚88万元,704公顷碳中和林地成为“绿色银行”,释放出生态富民红利。
近日有相关媒体报道,浙江磐安县的一位小伙子,突发奇想地想把自己家乡洁净的空气当作一种商品给卖出去,不仅想法奇特而且他还这么去做了。如今这位被当地人们称之为“空气哥”的小伙子一年大约能卖出47万罐左右,产值40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