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喜讯,该保护区的监测系统首次捕捉到了狗獾的活动影像。9月12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这一消息,这一发现标志着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以及珍稀野生动物种群的不断壮大。
可鲁克湖秋色如画。人民网 陈明菊摄游人漫步在可鲁克湖。人民网 陈明菊摄可鲁克湖的水鸟。人民网 陈明菊摄可鲁克湖秋色如画。人民网 陈明菊摄游客投喂水鸟。人民网 陈明菊摄安静的可鲁克湖。人民网 陈明菊摄可鲁克湖芦苇荡漾。人民网 陈明菊摄可鲁克湖秋色如画。
“我身边的湿地”征集——优秀作品展示【湿地之美看青海】可鲁克湖水鸟群飞可鲁克湖水鸟群飞可鲁克湖水鸟嬉戏可鲁克湖秋色如画可鲁克湖水质自动监测站可鲁克湖湿地位于柴达木盆地腹地,处于全球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的中亚迁飞通道上,是鸟类迁徙跨越青藏高原的核心补给站和停歇地。
湖水清澈透明,湖底水草如画,湖畔芦苇高密。这里是美丽的可鲁克湖,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7月28日,在可鲁克湖旅游景区内,记者看到游客们或乘坐观光船观赏湖上美丽风光,或行走在湖畔,与一群红嘴鸥进行亲密互动。
寒冬时节,位于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可鲁克湖-托素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热闹了起来,上百只天鹅飞抵这里越冬,与其他鸟类一起为冬季的柴达木盆地增添了一份美丽与灵动。(张莉萍)天鹅飞抵柴达木盆地可鲁克湖越冬。
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摄到狗獾踪迹随着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各类野生动植物种类与数量呈现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珍稀野生动物在保护区的草原、湖泊、湿地频频“亮相”“落户安家”繁衍生息。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卢婉凤)近日,“‘风光’独好 行走高原看海西”2024中央媒体海西行采访活动在西宁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与此次活动。长城新媒体记者跟随采访团从青海西宁一路向西,直至海西德令哈,被一片前所未有的辽阔与壮美所震撼。
原标题:【视觉】行走德令哈 寻找心灵栖息地水清草茂 水鸟嬉戏——可鲁克湖在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城市——德令哈,它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一座充满自然美景和民族风情的高原城市。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生态环境部支持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青考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始终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重大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认真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严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全方位推进重点举措落实,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美丽青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原标题:自然保护区成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自2019年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以来,全面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将109处空间交叉重叠严重、边界不清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7类83处。
9月24日,记者从全省湿地保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青海投入资金3.9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通过采取封育、退化湿地修复、地形整塑、自然岸线维护、水系连通等技术措施,促使一批退化湿地得到修复,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湿地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