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除了迷人的湖光山色之外,桂林传统的渔民生活也吸引着不少外国游客。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7日报道,近日,俄罗斯摄影师维多利亚•罗格纳瓦(Viktoriia Rogotneva)发布了一组漓江边上老渔民的照片,记录了渔民们延续千年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项古老的习俗——早在几千年前,古羌族人就将鹰驯化为狩猎的助手和工具;这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敏感话题——“云南丽江,玩鹰人众多,玩的鹰全部依靠野外捕捉或买卖”“被捕到的鹰眼皮会被缝合,若真爱鹰,真想保护,又怎忍心缝合它的眼皮?”丝线缝起了它的眼睛,獐皮栓住了它的双脚,犀牛角板扣在了它的尾羽……”
当今的世界已经是一个科技主导的世界了,但是人们仍然在通过古老的传统,来保持精神上与大自然的对话。加拿大摄影师Kevin Fraye,曾经在加拿大的新闻社和美联社做新闻摄影师,现在是盖帝图片摄(GettyImages)的摄影师,曾多次获得国际摄影奖项。
驯鹰是柯尔克孜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生产、生活习俗,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牙朗奇村是全国著名的猎鹰村,当地村民代尼萨克的哥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的传承人。驯鹰人之间形成了一套涵盖取鹰、熬鹰、驯鹰、放鹰等方面的绝学。
2021年1月11日,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韩屯雾凇岛,鹰把式汪经宏正在进行驯鹰表演,吸引不少游客观赏拍照。吉林市昌邑区打渔楼村素有“中国第一鹰屯”之称,满族鹰猎文化长年在这里绵延传承。 鹰屯位于吉林市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的打渔楼村。
中新社乌鲁木齐5月23日电 题:新疆七旬驯鹰人培养300余名传承人作者 陶拴科“小时候跟着家人上山时,偶尔会碰到小鹰就带回来,然后慢慢驯,给它喂食喂水,渐渐地小鹰也就习惯了我们的生活。驯化好后,我们就带鹰上山捕猎。
在游牧民族中,有一种传承了上千年的神秘“驯鹰术”。传说,要想驯服一只金雕,就要和它不眠不休的对视七天七夜,只有让金雕觉得你比它更强,才能让凶猛的“空中之王”低头。在这之后,还要花上三五年时间才能让金雕听话。
鹰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却有人为了满足个人嗜好,进行非法猎捕、收购、驯养等行为。男子参与卖鹰被抓2019年10月,一名“让候鸟飞”公益基金项目志愿者发现有个名为“茂名卖鹰”的网友在多个养鹰QQ群内叫卖2只松雀鹰,经过反复周旋,双方以600元的价格,现金支付、现场交易的形式达成交
据美国媒体7月12日报道,近日,一段视频在美国社交网站上传播开来。一名中国女子竟然在公园里面抓鸟,试图带回家。这一行为遭到了美国网友的批评。这一事件发生于7月10日,在美国费城华盛顿广场,从一段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对中年夫妻坐在公园的长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