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于700多年前的一篇古文《送东阳马生序》近日突然火了“终于读懂了送东阳马生序”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刷了屏《送东阳马生序》所描绘的奋斗精神和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引发了众人的共鸣↓↓↓“初读不识文章意,再读已是书中人。”有网友的文案是这样的:“你后悔过吗?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 诵读:康爸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前言: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人勤奋。
明洪武十年,六十七岁的明代大儒宋濂告老还乡,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饯行,并命其孙宋慎送其回到老家。第二年,宋濂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府去觐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一篇赠序,讲述了自己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描述了当年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勉励后辈勤奋学习,期于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