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经过国家卫计委呈报的数据,为了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央委员会决定正式开放全面二胎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到了2021年5月,在“优生优育”政策的前提下,国家再一次开放了三胎政策,为了保持我国人力资源充沛。
这里有一条资料,这条资料是鲁迅先生写给徐广平的《两书》中,摘录的一些关于马寅初的片段:这几天,这里正受到两位名人的欢迎,一位是太虚和尚到南普陀讲经,于是佛青会提议童军捧花,随太虚去向而散,以示“步步莲”之意。
但是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负担的加重和人们思想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不会考虑生两个或三个孩子,甚至他们中的有些人连一个孩子都不想生,坚持做丁克。而且,不为人知的是,马寅初不光自己娶了两个老婆,还生了8个孩子。
但在他100年的人生中,他自己却一共娶了两个老婆,共养育了七个孩子。1902年,还在读书的马寅初在回学校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只好在路边的亭子里稍作歇息等雨停,而此时,亭子里正好有一位姑娘也在躲雨,两个人就此认识,随后进行了简短的交谈。
子孙满堂,更是体现一户家族兴旺与否的标志,近代民国时期,即便不全是富裕家庭,对于生儿育女门户也十分看重。而对于“计划生育”的倡导者,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与人口学教授马寅初,他提出建议全国人民一个家庭只要一胎,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了解的“独生子女”家庭。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比心]1982年9月,“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我国正式实行,一时间“优生优育负担少”“少生孩子多种树”的标语出现在了全国各地的墙上。
计划生育,包括晚婚、晚育、少生(一胎化)、优生。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记得,还包括堕胎和引产。6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计划生育,也没有提倡节制生育。那时的舆论导向是“人多力量大”。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论”的马寅初,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无数人的围攻和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