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3日讯(通讯员薛源)脖子频频红肿化脓,年仅15岁的女孩蕊蕊(化名)饱受这种痛苦已经七年了。四处奔波就医后,最终在武汉儿童医院确诊少见先天性疾病——先天性梨状窝瘘,原因竟是咽部多了一个米粒大小的“孔”。医生通过针对性手术,终结了她多年的病症。
重庆之声7月1日讯 无喉人如何再次发声?答案是先学打嗝。“嗝......”6月30日,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第八期食管发声训练班开班第8天,学员王大爷终于打出了期待已久的第一个嗝。至此,本次培训班的14名学员全部学会打嗝。学会打嗝,是发声的第一步。
正在术间麻醉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一看号码,是院内小号。不用多想,一定是工作上的事。果不其然,电话那头的老郑说,明天有一个患者很特殊:几年前做过喉癌手术,这次要做开胸肺叶切除。说这个患者做的是全喉切除术,只靠颈部造口呼吸,让我去看看能不能麻醉。忙完这台麻醉后,我直奔胸外科。
红网时刻新闻1月28日讯(通讯员 蒋凯 张璟茗 杨龙)1月23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谭国林、副主任李和清及主治医师艾金刚为一名全喉切除患者进行了一台植入辅助发音管手术,使患者“重获新声”。这也是湖南省医师自主独立完成的首例该项手术。全喉切除术后发声重建有哪些方法?
为了保命,医生只能将女孩的喉管、气管、甲状腺切除,从麻醉中醒来的她,却拼命地想发出声音。她叫马越,25岁,生活和事业刚刚起步,却被查出甲状腺髓样癌晚期,肿瘤遍布喉部、气管、食管、双侧颈部,以及上胸的淋巴结。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刘姗姗一位喉癌术后留有气管造瘘口的老人突发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救治,该院耳鼻喉科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紧急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其气管里已形成大量肉芽和血痂。随后经过纤支镜异物取出术,居然从老人的气管里取出断裂的棉签。
下面这两幅图,一个塑料套管、一个金属套管。气管切开套管是啥东西?顾名思义,是将气管切开,为了与外界呼吸畅通,人为添加一个“桥梁”——气管套管,将肺部与外界空气相同,让患者达到顺畅呼吸的目的。那么很多人要问了,为什么要切开?
18年前,现年77岁的庞伯因喉癌切除全喉。经历了1年的“沉默”后,他学会了用食道发声。这17年来,他不仅能够正常说话,放声歌唱,还在公园向病友义务传授“食道语”。4月14日,一群用食道发声的“无喉人”们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聚会,庆祝“4.16世界嗓音日”。
重庆之声4月16日讯 有个成语叫做“如鲠在喉”,比喻喉咙像被卡住了,有话说不出来,心里非常憋闷。而如果我们连喉咙都没有了,从此完全丧失说话的能力,人生将会是何模样?项大爷正在朗诵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有一群“无喉人”,他们因为疾病被迫切除了整个喉咙,一度成为“失语者”。
4月16日为世界嗓音日,当天浙江省人民医院举办“新生”无喉复声公益培训班,由专业人员向接受全喉切除手术的患者传授食管发音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原本,在无喉失声患者圈内小有名气的姜大伯应邀来现场演示,可惜因故不能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