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胆气,27岁策划刺杀大清摄政王载沣,在狱中决心以死报国,论长相,他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论才华,他以广州第一名考取日本法政大学公费留学生。那他是怎么从热血青年、革命志士变成人人唾弃、遗臭万年的大汉奸呢?
汪精卫是民国头号汉奸,甚至放到整个中国历史上,他的汉奸行为和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是足以排在最前列的。不过,汉奸们对他们的行为并不引以为耻,反而有自己的一套“大道理”,认为自己是在“忍辱负重”、“曲线救国”,比那些主战派更“伟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汪精卫是怎样为自己洗白的。
汪精卫为何要做汉奸呢?这其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因素。在汪精卫所处的时代,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而外部列强则不断侵略和压迫中国,使得国家陷入了更加深重的危机之中。
汪精卫的儿子,又是如何评价他呢?2005年,绍兴汪氏第20世孙、汪精卫的小儿子汪文悌曾回绍兴祭祖,他为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写下这么一段话:“我对您心生景仰/只因为您给予了我血脉/我不与您认同/只因为我怀抱着民族气节”——这,大概就是汪文悌与汪精卫的心灵对话吧。
投敌的原因、情形等,随着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死亡,成了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陶希圣,算得上汪精卫的左膀右臂,逃敌复归,对汪精卫和自己的行为留下“毒酒论”之说:好比喝酒,我喝了一口,死了半截,发觉是毒酒,不喝了;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出生于广东三水,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革命,后因刺杀清末摄政王载沣一举成名。清朝灭亡以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成为民国大总统,汪精卫作为革命元老坚决不在袁世凯政府任职,反而淡泊名利,远赴欧洲。
1883年5月4号,汪精卫出生于广东省三水县,他祖籍是浙江山阴人,是今绍兴人,父亲是秀才,后来到广东做师爷,但是收入微薄,没有办法维持家庭,在汪精卫13岁时,其母亲病故,次年父亲也因霍乱而逝世,此后汪汪精卫便开始随着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