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夏元 见习记者 王光平“3万吨模锻压机,开工!”3月11日,经过90天的精心组织、精密设计和精准施工,由中国一重承担的西南铝3万吨立式模锻水压机升级改造项目完成改造,正式竣工复产。
编者按:75年来,新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诞生了一批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新中国创造的这些“第一”,记录着时代的风华,讲述着属于中国的传奇,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热血沸腾的国家记忆,其中,也闪耀着点点嘉兴印记。
它是被称为“世界第一吊”的起重机,他自身的重量达到了4000吨,起重能力更是达到了4500吨,相当于1500头大象,3000辆轿车。这样的“巨无霸”产物,我国十年间却只生产了3台,只因为它太过于抢手,始终被国外客人抢着购买。
新华社哈尔滨9月30日电 题:刘伯鸣:以工匠之心锻造“大国重器”新华社记者张玥在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车间,一台20多米高的庞然大物正稳稳施压,水压机把烫得发红的巨大钢锭塑成轴、辊、筒等各类锻件,这些锻件将被广泛应用到核电、石油、化工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操作这1.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原标题:做好当下的同时,从学徒工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刘伯鸣总是想到未来(引题)超前一点,多做一点(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再过几年,我们的4位班长就全都退休了,现在我正在组织大家拍视频,把他们的工作方法和绝活技巧都拍下来,作为视频教程留给年轻职工
浦江之畔,将现“新外滩工博群” !11月30日上午上海工业博物馆(以下简称“工博馆”)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预计2027年6月竣工验收十届市政协主席、市工经联专家委主任蒋以任,副市长陈杰,市政协副主席肖贵玉出席启动仪式。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为“工博馆+”生态圈合作伙伴代表颁发证书。
上海的前世今生,与创新密不可分。1700年前,当地渔民新创了一种叫“扈”的捕鱼工具,把这一带叫作“扈渎”,慢慢地演化成上海的简称“沪”。1958年,24岁的技术员戚南强,接到一个“神秘任务”,与一群同龄的年轻人造火箭。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4月30日,正在筹建中的上海工业博物馆公布了首批70余件馆藏展品。上海工业博物馆选址江南造船厂原址,江南造船厂前身是1865年诞生的江南制造局,是中国近代机器工业的发源地。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闵行区融媒体中心携手区档案局(馆)、区委党史研究室,邀您共赴一场沪语诵读的盛宴——“乡音里的闵行风华”。在熟悉的乡音中,我们一起重温75载辉煌历程,见证城市建设脉动,感受民生福祉变迁。让我们以沪语为媒,传承红色记忆,共绘闵行新篇章!
【探寻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路径】原标题:投用近半个世纪的西南铝3万吨模锻水压机迎来“新生命”(引题)“国宝级设备”的“改新”之旅(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开栏的话传统产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部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