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花鸟画变革的重要时期,自明初出现摆脱“宋画”浪潮开始,到明中期吴门画派达到鼎盛,以沈周、文徵明和唐寅为代表的“文人派花鸟”开创者和奠基者,初步奠定了变革写意花鸟的基础,他们以水墨技法描绘花鸟鱼虫,用笔简洁,题材宽广,意境深远,这些都对后来被誉为“大写意花鸟宗师”的“青藤白阳”有很大启迪。
花卉册之石榴 陈淳。吉祥多子图 鲁宗贵。李商隐的一首《石榴》诗,把石榴的特点描写得清晰鲜明。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陈淳《花卉册》中,画有石榴一幅,果枝一束垂坠而下,上结果实两颗,简笔着墨写零落枝叶,浓淡结合绘出果实饱满的姿态,尤其用淡墨细细点出果实裂口处溢出的颗颗籽粒,只一枝便令人想到秋日硕果累累的景象,整个画面清纯淡雅,颇具其典型的“一花半叶、淡墨欹毫”之风。
作者:伊 拉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有如是描述:“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青藤白阳”即是指徐渭与陈淳,徐渭号“青藤居士”,陈淳号“白阳山人”。生活在明代中叶的这两位艺术家,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际,一个是“高富帅”、“宠儿”,另一个是悲戚的苦主,但他们却以实践,各自开创出洒脱徜徉的艺术风格,将中国写意绘画推向新的高峰,影响延及今日。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一年一度的学术研究大展“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正在对外展出,刘海粟美术馆以全馆所有展厅来呈现这一重磅展览,展出作品超过200件,比去年中国美术馆展品多50%,也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刘海粟书法作品大展,本文为部分展出的精品鉴赏。
三苏祠本是三苏的家,后来变成了祭拜祠堂,变成了纪念园林。从家到祠到园,千年时光,草木有情。三苏祠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宋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在原址上模拟重建,是历代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