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杯、陶壶、筒形罐、平底罐……这些看似“土气”的陶器,至今已有约1万年的历史。在下汤遗址考古工作中,这样的“万年陶器”被批量发现。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于1984年被发现,当时被确定为一处距今7000至5000年的新石器遗址。
中新网绍兴2月17日电(项菁)近日,据浙江省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绍兴市越城区府山后山腰发现29座古墓葬,年代跨度从战国时期延续至清末时期,保存状况良好。考古发掘现场。孟楠 摄据了解,上述古墓葬是在修建口袋公园的过程中被发现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昨天(27日),浙江下汤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从2015年至今,考古团队通过研究陶片材质并结合碳十四测年方法,初步判定,下汤遗址中大型墓葬的年代距今约9000多年,随葬品共计52件,其中陶器超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同时期墓葬中随葬品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一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1月12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候选项目均为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最终确定30项参评(名单如下)。浙江有一项入围初评——仙居下汤遗址。活动办公室将组织投票推荐,从30项中产生20项进入终评。
沟壑深沉的古遗址,蕴藏着“杭州大地曾经的文明”。每一道痕迹,每一块残石,仿佛都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岁月的风沙侵蚀不了它们所承载的记忆,反而让那份神秘与厚重愈发深刻。2024年,杭州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考古上都发现了哪些“文明痕迹”?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11月26日电(记者 冯源)在26日举行的第二届“良渚论坛”“文明之光”中外考古学家对话分论坛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项目考古领队王宁远介绍,近年来他们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一部分“塘山长堤”的面貌其实更为复杂。
徐子渊、应芳露、张光剑2月1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分别是吉林和龙市大洞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等六项。
[考古新发现!浙江绍兴出土“山阴”“会稽”地名遗物]11月13日,浙江绍兴稽中遗址公布最新考古发现,该遗址出土了“山阴丞印”封泥、“会稽郡壁”铭文砖等地名遗物,可以实证该地是东汉会稽郡山阴县所在地。该遗址实证了文献记载的越王勾践建都史,目前已清理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遗迹80余处。
今天(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分别是:吉林和龙市大洞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大洞遗址发现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绍兴2月17日电(项菁)近日,据浙江省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绍兴市越城区府山后山腰发现29座古墓葬,年代跨度从战国时期延续至清末时期,保存状况良好。考古发掘现场。孟楠 摄据了解,上述古墓葬是在修建口袋公园的过程中被发现的。
余姚部分遗址地图沧海桑田,在浙江县级市余姚发掘的遗址中有了具象化体现。距今八千余年前,这里曾有沿海区域,新石器时代的人们留下了贝壳,形成了海岸贝丘遗址;距今六七千余年前,稻作农耕社会留下了人工栽培水稻、木构建筑遗迹。
中新社台州2月19日电 题: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专家解密下汤遗址发掘作者 傅飞扬 周健“除了下汤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之外,我们还要加强下汤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让广大民众受益,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酒,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酒属于易挥发液体,难以保存、发现和研究,因此,关于酿酒技术的起源时间及其产生发展,仍是未解之谜,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根据此前的考古研究,我国多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发现了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