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南阳 薛小磊 通讯员 金淑慧大河网讯 近日,“吴冠中”张家界游记散文有奖征集获奖名单揭晓,南阳市作协副主席、二月河研究学会会长、知名作家鲁钊的散文《张家界,峰迷世界的别韵》,从千余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十佳,获得三等奖。
1月10日,记者自市作协获悉,由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和内蒙古文明网联办的“家风家教话传承·好家风进万家”征文活动公布了各类奖项,我市作家鲁钊的散文获得三等奖。2023年11月,“家风家教话传承·好家风进万家”主题征文活动启动,吸引了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地文友的积极投稿。
近期一部体现南阳作家群创作实力和成果的大作《二月河评传》出版,这是全国首部二月河完整人生传记。先后被十余家国家、省、市级纸媒和人民网等四十余家网媒报道,二月河家人、生前好友、祖籍地乡亲及许多评论者都给予高度评价。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在各方面引起如此轰动?
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见习记者 赵江波 周美娇 通讯员 张宁/图2023年开学季如期而至,校园里再次响起了孩子们的琅琅书声,新近出版的《顶端少年》也承载着孩子的期望走进校园,成了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良师益友、指路明灯。
5月6日,记者从市作协获悉,我市作家鲁钊的散文《信阳毛尖,每枚芽毫都散放文化的清馨》在信阳市举办的散文大赛中排名第一。据了解,这届名为“我与信阳毛尖”的散文大赛由信阳市浉河区文联、作协及《信阳文学》举办,旨在推介信阳传统优势产业,我市作家鲁钊的参赛作品在大赛中脱颖而出。
钊哥,大名鲁钊,笔名路漫漫,南阳市作协副主席、卧龙区作协主席,南阳作家群中青年团队的骨干作家。他扛过枪、站过岗、在部队当过打字员、报道员、司号员等八大员,后是多年的宣传干事,现为卧龙区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驻龙王沟风景区陡沟村第一书记。
近日,由省生态环境厅、省文联共同开展的“大地文心·河之情”生态文学作品评选活动落下帷幕,卧龙区作协主席、二月河研究学会会长鲁钊的作品《在龙王沟,在水一方》获散文奖(不分奖次),并入围“大地文心·河之情”生态文学书籍。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司马连竹近日,首届“老家河南•浚县过年”—浚县印象诗词作品全国征稿大赛奖项揭晓,南阳作家鲁钊的作品《每个人的话语,都是泥咕咕在吟唱》,在千余篇作品中进入十佳,获得二等奖,展示了南阳作家的不俗实力。
本报讯(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6月18日,记者从南阳市文联获悉,在近日公布的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新增会员名单中,王清海、高宏民、鲁钊3名南阳市作家入选。目前,该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达到44人。
“文化朝歌·封神之约”文学大赛近日揭晓,我市作家鲁钊散文作品《朝歌到淇县,在历史和文学间灵动》,在综合评奖中,获得二等奖,展示了南阳作家的不俗实力。在获奖散文中,鲁钊深情回顾了早些年所读《封神演义》里面的传奇故事。
我市持续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走深走实“阅”会美好 寒冷冬日共品书香市图书馆阅读推广进校园活动现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南阳。连日来,我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城市文脉延续,让城市气象焕然一新,让这个冬日溢满书香。阅读进企业品赏佳作共话发展寒冬升暖意,微光抚人心。
1月20日,南阳民俗文化研究会年会召开,秦俊、葛晨光、丁全等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以及来自各县(市、区)的民俗文化会员、青年作家180余人济济一堂,回顾民俗文化研究丰硕成果,探讨新民俗文化发展。老艺术家们还表演了三弦、唢呐连奏等节目。2023年,我市民俗文化收获丰硕。
十佳书香个人刁仁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协主席,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曾在《解放军文艺》《十月》《莾原》《奔流》等杂志发表小说和散文作品。已出版过《刁仁庆纪实作品集》、小说集《明月照我心》和长篇系列小说“流金岁月四部曲”等作品。
2022年,卧龙区作家共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余篇;在市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50余篇;出版《二月河评传》1部;合著或参编文化类书籍3部;入选省级年选2篇;获得国内各级各类征文奖16项,其中国家级3项,这是3月24日卧龙区作协年会上通报的成绩。
4月28日晚,反映我市官德文化的大型纪录片《南阳史话》第二集《奉公体国》在央视9套播出。第二个 是行动上忠于国家 当国家处于危难时能够挺身而出,张巡 就这样,另外还有呢,是在国家和平时期,能够造福一方啊,关于百姓,比如邵信臣,杜诗就这样,那么这个国家危难与和平时期官德的表现正好诠释了岳飞所说的武官不惜死文官不爱钱 第三个忠就是 忠是无条件的,是要终身坚持的,那南阳的很多官员用一生诠释这一点 诸葛亮是一位典型,他在年轻时期辅佐刘备,那么到老年呢,也是卒于出征的路上,他一生都在为兴复汉室,为了国家的统一而奋斗。
一场文化盛事,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加强地域文化交流,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惠民“零距离” 以文润城正当时演出现场观众乐享盛宴“今天,你去大剧院看戏了吗?”11月5日至14日,十天惠民大戏,成了南阳市民见面时口中的“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