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是老老当益壮、老师宿儒、老骥伏枥、老生常谈、老羞成怒、老态龙钟、老泪纵横、老成持重、老奸巨猾、老弱病残、老谋深算、老实巴交、老调重弹、老弱残兵、老着脸皮、老八辈子、老马识途、老气横秋、老牛舐犊、老莱娱亲、老蚌生珠、老于世故、老僧入定、老鼠过街、老牛破车、老而不死、老朽无能
老,甲骨文字形像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说文解字》注为“言须发变白也”。汉语中有大量与老年相关的“涉老”成语,这些成语构建了老年群体积极健康的个人形象和社会形象,是千百年来民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要的审美标准、价值取向和道德观。
晚上带着孩子看烟花回来,继续读季羡林《生活即是当下》,里面有老先生在1979年10月写的文章《春色满寰中》,里面有一句用“老”字组成的很多成语,“我环顾周围诸老,他们并不老态龙钟、老眼昏花、老牛破车、老气横秋、倚老卖老、老大悲伤;而是老当益壮、老谋深算、老骥伏枥、老马识途、老罴当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刻画,那时候的汉字还没有发展成今天的形态,但已经具有了表达思想和事物的基本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壮大,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和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