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12日电(杨海燕)2024年10月12日是第28个“世界关节炎日”。数据显示,全世界关节炎患者约有3.55亿人,在亚洲地区,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患上关节炎。在中国,关节炎患者超1亿人,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每年在美国,大约有120万人被诊断为肿瘤,其中约60万人出现骨转移,大部分发生在脊柱。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脊柱肿瘤的病人数更加庞大。同时,由于脊柱肿瘤位置特殊,脊柱恶性肿瘤的全切手术风险极高。肿瘤细胞为何容易转移到骨骼,尤其是脊柱?转移性骨肿瘤有哪些症状?
我们将每周一、周二为大家陆续推出社区里的中医特色专病专科介绍,让越来越多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便捷、舒心的诊疗服务。传承非遗,济世理伤——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骨伤科特色专科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5205.
高考喜报喜报由《医师报》社、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合主办的第九届医学家年会于3月20日-22日在北京召开。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主任程黎明教授受邀参加本次年会,并荣获“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系列荣誉中“2023年度十大医学影响力专家”奖项。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周源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提到,自己在网上看到关于“怎样跑步不损伤膝盖”的话题,排名第一的高赞回答,不仅内容专业,而且图文并茂,答主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学
2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获悉,1月24日,国内知名骨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柴益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0岁。其告别仪式定于2月15日11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柴益民生前工作照。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提高对骨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上海医大医院骨科高质量内涵发展,今天(3月9日)上午,上海医大医院骨科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颈椎病(上颈椎)国内外著名专家田纪伟教授博士后流动站、田纪伟教授双创团队颈椎病项目研究中心同时落户上海医大医院。
为回馈广大患者,位于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上海百汇医院骨科关节外科开展免费咨询活动,邀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张先龙教授及其团队现场解答关于骨科关节方面的疑难问题。有关节疾病困扰、想了解关节健康知识都可以报名参加此次活动(报名通道已开启,见下文)。
踝关节扭伤,只要没骨折就没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如何保护好踝关节?体重也会影响踝关节?徐汇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卫健委推出的健康访谈栏目《听医讲》又要和大家见面啦!第十三期节目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足踝外科主任施忠民作为嘉宾,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有关足踝的话题。
颈椎是由颈椎体、椎间盘、韧带、周围的肌肉以及一些血管和神经组成,当颈椎间盘突出时便会挤压到脊髓及神经,从而引起颈肩部的不适、肌肉的酸痛、上肢的疼痛麻木酸胀、严重的可导致行走不稳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颈椎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骨科奠基人之一叶衍庆教授和魏氏伤科开创人魏指薪教授奔走求贤,会聚了以周连圻、过邦辅、柴本甫、吴守义、钱不凡、李国衡等为代表的一批中、西医知名专家,联合骨科和伤科两大学派于1958年在上海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建了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
日前,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上海市同仁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余将明领衔,叶晓健、廖赟、许国华等教授共同参与完成的项目《退变性脊柱疾病相关瓶颈问题的关键干预策略与应用》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来源:【新乡日报】新乡网讯(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12月22日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关节外科主任张先龙教授将做客新乡广播电视台《新乡大健康》栏目,讲解冬季骨病健康知识。此前,张先龙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坐诊并参加“张先龙教授团队名医工作室”揭牌仪式。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8月19日下午,庆祝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暨2024年“上海好医生”宣传表扬大会召开,会上对2024年“上海好医生“获奖者进行了表彰。
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周五下午主题学习安排,百年名校徐汇中学党委书记吴洁、为师生们请来了区域名医和上海好医生荣誉获得者、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孙平教授前来进行预防运动损伤的专题讲座。这场师生们期盼的健康科普专题活动,由青年教师陈诺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