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贝多芬那样跺脚挥拳,不像理查德·瓦格纳一样召唤来暴风雨闪电,法国作曲家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和“英雄”二字毫不沾边,用传记作家奥斯卡·汤普森的话说:“他远离喧哗、战败或胜利,只能想象牧神与水中的仙女,幻想月亮,幻想露台上的忧郁,用魔幻般隐隐作响的和声来表现夜晚的降临”。
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从印象(Inpression)这个词得来的,它来自19世纪八十年代的巴黎美术评论界,本来是画家莫奈的一幅画的名称:《日出 印象》,他们将这幅绘画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绘画风格,概括为“印象派”(Inpressionism)。
德彪西是一位不爱混音乐圈的音乐家,德彪西从小就特立独行。他曾疯狂崇拜瓦格纳,但很快又成了瓦格纳的反对者,在听了瓦格纳的著名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之后,他曾说:“不知是音乐之罪还是表演之罪,总觉得非常沉闷……”
在美国作家托马斯·F.凯利那本颇多好评的《首演》一书中,描述了五位西方音乐巨匠的五部代表作的首演情况,分别是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亨德尔的《弥赛亚》、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为纪念德彪西诞辰160周年,广州大剧院特邀著名古典音乐评论人赵毅敏,与旅法青年钢琴家张琳娜,于8月22日举办“纪念德彪西诞辰160周年艺术导赏”活动,为9月18日的“星夜、黎明与黄昏”基因三重奏音乐会进行演前导赏,提前预热,带领现场观众共同走进德彪西的神秘音乐世界。
昨晚(12月15日), 一场精彩的德彪西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吴中区文化馆上演。音乐会由苏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冒小瑛担任独奏,是苏州市钢琴学会和苏州市吴中区文化馆主办的太湖文化艺术大讲堂的系列音乐会之一。
编者按:人生来的天性就是追求真善美!求知、想好、爱美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唯有在这三方面最大限度协调发展,生命才能实现美好幸福。人如一棵花草,要根茎叶花实都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才能长得繁茂有生气。美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