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科协法律咨询委员会、上海市科普教育展示技术中心、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的“数字化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系列论坛——从ChatGPT使用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和风险说起”论坛活动,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在AI大模型时代,AI创作将逐渐成为常态,AI作品是否应被赋予著作权以及归属于谁,将直接影响产业各方的根本利益,甚至也将决定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在现行著作权法框架下,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著作权法都特别强调“人”的独创性,AI不是作者,AI创作作品无法受到著作权保护。
人工智能,也就是“AI”,这个词一直非常火热,随着科技浪潮席卷而来,不断有一些AI技术走进大众视野,比如“AI换脸”“AI换声”等:视频中的角色可以变成你想替换的任何人;比如一些生成式AI,你只需要输入一些提示词,它就能帮你写作、画图......
法治日报 使用者在AI平台输入创作要求,生成图能否被视为“作品”?近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科学城法庭审结一起“AI生成图被侵权”的著作权纠纷案。王某系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创作者。2024年5月17日,王某在社交平台发布使用“奇域AI”App创作出的图片作品笔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子慧开栏语:在这个信息如潮的时代,热点事件、各类热词不断涌现。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与之紧密相连。“法眼”栏目就此开启,我们将聚焦热点,以专业视角进行权威法律解读,剖析背后的法律逻辑,在复杂的现象中看清法律的指引之光。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莫过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具有版权?6月16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第二届版权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东湖论坛上,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曹新明表示,某些人工智能生成物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博 陈木子用AI创作的作品是否受著作权保护?李女士(化姓)经常在网络平台发布自己用AI创作的图片,她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一家从事教授AI绘画训练课的公司用于广告,该广告中引用的图片与自己用AI创作的图片一模一样,认为自己被侵权,将对方告上法庭。
生成式人工智能,也被称为AIGC,它是指由AI,也就是人工智能算法生成的内容。比如说,只需要输入一些提示词,AI就能相应地产出你想要的文章、视频、音频、图像等。不过,利用AI,也带来一些法律纠纷,就比如,盗用了别人用AI生成的图,算侵权吗?
目前,市场上有大量人工智能软件和平台,生成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内容,并通过互联网渠道分发,用户有时难以分辨内容是由自然人创作完成的还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谁拥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这一问题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创作者权益以及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史竞男 杨湛菲)随着网络文学大模型推出、AI创作的小说问世,AI生成内容引发的争议进入文学创作领域。有人认为AI辅助创作为网络文学作者提供灵感,也有人担心AI会抢了作者“饭碗”。AI生成的内容是否有著作权?AI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未来走向何方?
从导航软件中的“数字人”指路,到直播电商中的“虚拟主播”,再到最近爆火的ChatGPT,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演进和数据规模的快速增长,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渗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不断被运用于写作、绘画、编曲和视频制作等创造性生产领域。
只要输入一段文字,Sora便可以根据用户的文本提示,理解用户在提示中表达的特殊需求。Sora还具有对物体在物理世界中存在方式的理解,可以进行深度模拟真实物理环境,生成包含多个角色、涉及特定运动的复杂场景。
这些天,ChatGPT成为人们持续关注的一大热点,除了能与人进行“聊天”外,其甚至能够自动撰写新闻、诗歌、视频脚本等。与此同时,不少人开始关注讨论AI写作涉及的著作权问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其实我国此前已有AI写作著作权纠纷案例。
编者按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即日起,由山东省司法厅、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山东省律协共同推出的《小姜说法厅》正式更名为《大众说法厅》。新的栏目将继续以普法为核心,聚焦热点法律问题,通过更加多元、生动的呈现方式,为您带来更具权威性与实用性的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