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0分制的话,文艺片中撑足了天,我只会给《百鸟朝凤》6分,无论片头有哪些大导演的华美赞词。整部影片给我的感觉如同一个下堂的弃妇,自怨自艾,自哀自怜。不仅如此,整部影片处处流露出一股子夫权父权的糟粕思想。有三场戏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第一场戏:女人给焦三爷洗脚。
新朋友点上方“时尚中合”快速关注子医说师父非师傅,更与老师有本质上的区别。父母给我们生命,而师父给的是人生。师父是用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和他自己的灵魂教会你走好人生之路。而当今这个时代,师父都成师傅。工人阶级的专用称呼,更高级的就是老师了。老师是个职业,更加成就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6月5日,思麦特读书会承蒙衣锦媚行珠宝设计工作室赞助,联合鲸奇会邀请书友包场观看电影《百鸟朝凤》,这部小众电影叙说关于唢呐的故事,故事简单、情怀深厚。乾坤小童鞋,手握票子,在开场前帅气亮相,热情接待,帮助签到。
点击上方“蓑翁论书”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好的影评,个人认为,应该是既能以观众的身份畅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观影感受,又能跳出观众的定位,站在相对客观中立的立场上,从各个层面分析电影的优劣得失。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今天写成的这篇文字,就只能算是一篇观后感,而非影评。
2016年5月9日晚,有幸应邀在昆明保利国际影城观看中国电影导演吴天明作品《百鸟朝凤》,深感这是一部融会责任感、使命感的精品力作,温暖如春。虽说不以票房收入论英雄,但该片目前已突破4千万元。传统和现代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但不是非此即彼不可调和的关系。
作为一个不懂电影行业的门外汉,评价电影的好坏似乎显得不负责任且有失理性。但作为一个爱好电影本身的人来说,请原谅我的些许任性。当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让我想到了近些年来在自己所观少量高票房的影片。其中小部分电影内容除了阵容、特效、拍摄场面等之外,似乎并不剩下什么。
电影《百鸟朝凤》作为导演吴天明的遗作,依旧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抛去华丽的包装,温厚,朴实,用最朴素的手法向观众讲述了小村镇里既普通又伟大的唢呐匠焦三爷和徒弟天鸣与唢呐的故事,新老两代班主在时代更迭的大背景下的遭遇折射了当今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对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强有力的冲击,电影同时也展现了导演对于民俗文化继承与发展和文化命运的思考。
《百鸟朝凤》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正确态度。普通的人去世吹四台,略有家底和声望的人去世吹八台,但只有真正为乡镇里做出贡献并众望所归的人,唢呐班才会为其演奏《百鸟朝凤》,这是对一个人生前为人做事的成绩的真正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