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年 ,水师提督施琅平定台湾,实现了统一。但在清政府内部就台湾的弃留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而且朝廷多数官员也都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财赋无多,又远隔重洋,如派兵驻守,不仅糜费粮饷,而且鞭长莫及,所以主张“守澎湖,徙台湾人民而弃其地”。
公元1895年,随着号称“亚洲第一海军舰队”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这也就意味着,清朝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彻底失败。无奈之下,掌管清朝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只好派出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进行和谈,被迫签署了一份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也正是因为清廷在收复台湾前并未考虑如何善后,康熙二十二年6月26日,负责收复台湾的施琅在攻克澎湖后,即在向康熙报捷的《飞报大捷书》中提出了台湾弃留问题,“克扫之后,或去或留,臣不敢自专。合请皇上睿夺,或遴差内大臣一员来闽,与督臣商酌主裁,或谕令督抚二臣会议定夺,俾臣得以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