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月评衔工作展开后,共和国军队撤销原来六大军区,成立了十二个军区,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四大军区分别改编为沈阳、北京、南京、广州四个军区,西南军区分编为昆明、成都与西藏三个军区,西北军区机关一部改编兰州军区,原山东军区与云南军区分别改编为济南军区与昆明军区,内蒙古军区与西藏军区则为军委两个直属军区。
军队中除了正职长官之外,还有副职长官和参谋长,那么这两个官衔谁的军衔更高呢?对于我国军队中参谋长这个官职来说,只有团以上级别的部队,才设有参谋长一职,团以下的营、连等,不设参谋长只有作战参谋,关于参谋长这一官职,我们先来看看参谋长的来历。
赵达声和余仲君分别是东江市纪委书记和市委书记,不过30多年前的自卫反击战中赵达声是侦察连连长,而余仲君是他的副连长,虽然身居高位但面对已经退休的廖先承两人还是毕恭毕敬,尊称一声廖参谋长,可见廖先承在部队的时候就是他们的老上级,那么廖参谋长是团参谋长还是师参谋长,他退休前是什么军衔又官居何职呢?
近现代陆军参谋制度是德军首创,于我国而言属于舶来品,我国的军队先后师从德国、日本、苏联。到红军时期我军基本形成了“军事主官+政委+参谋长”的模式,一般普遍认为参谋长是军中仅次于军事主官和政委的三号首长。
此轮军改中,现役军官的等级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从原先的“职务等级主导”调整为“军衔等级主导”,每一个岗位职务层级仅对应一个军衔等级,已经实现了一职一衔。但是,指挥管理军官一共有15个岗位职务层级,军衔仅分为10个等级,因此,并未实现一衔一职。
图片来自网络能在抗战时期担任一个战区的参谋长,先不说能力如何,资历那肯定是没问题的。比如第6战区参谋长施北衡,毕业于保定2期;第3战区参谋长黄百韬,抗战前就已经担任第41师师长;第9战区参谋长吴逸志,毕业于保定6期;第5战区参谋长徐祖贻,毕业于保定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