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流传着许多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动人故事。其一是,李攀龙在陕西提学副使任上谢病告归后,先是在鲍山之下筑楼以居,榜名“白雪”,取宋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义。后又于大明湖南岸百花洲中筑楼,人称“湖上白雪楼”,楼建水中央,四面环以水,须以舟渡。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享国276年,历经17个皇帝。在将近300年的明代历史上,诗歌发展相当繁荣的,无论诗人或诗作的数量,都超过前代。明代人喜欢集社,诗歌流派众多,除了具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流派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之外,还有许多地域性的小流派。
唐代,诗人辈出,唐诗数量更是浩如烟海,我们提到唐代诗人,往往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人备受瞩目,提到唐诗,往往也是会《早发白帝城》《长恨歌》《鹿柴》《登高》《无题》《清明》等著名诗人脍炙人口的诗篇。
七言绝句作为传统诗歌的一种主要体裁,简称七绝,相对于五绝来说,发展较慢,直到盛唐时期,七绝才有了空前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诗仙”李白五绝七绝皆擅,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当然,此时也涌现了一批七绝高手,如王之涣、王维、贾至、高适、岑参、常建等,成就最高莫过于李白和王昌龄,尤其是王昌龄,率先并大力创作了不少经典的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