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将领高桥坦是华北方面军最后一任参谋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犯,但有关他的个人资料却非常奇缺,许多搜索引擎也没有列出该战犯的词条,显得有些怪异,不知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毕竟高桥坦也是陆军中将军衔,曾于1946年被中国政府列为重要战犯并被羁押。
高桥坦,这个名字在历史书籍里并不算显眼,但他的经历却足够复杂,甚至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一个侵华战争中的关键人物,最终的结局竟然扑朔迷离——有人说他死在了南京监狱,也有人说他回到了日本,活到了1986年。
1942年2月,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把华北方面军研拟的作战构想提报陆军中央,计划在该年6月或9月黄河水量较少的时候,动员强大的部队进攻关中,“攻击西安附近,以消灭胡宗南将军的重庆直系第八战区军队,接着,毁灭延安的中共军根据地”。
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5万余精锐,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起了代号为“五一大扫荡”的军事行动。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大规模“扫荡”,通过实施“三光政策”,给根据地造成了重创:中共冀中军区减员近半,民众伤亡和被抓人数超过5万。
周慧斌一、侵占太原的日军第五师团:由日军华北方面军直辖。1937年11月进犯太原。辖2个步兵旅团。1938年初调出山西。第二十师团:隶属华北方面军第一军。1937年11月进犯太原。辖2个步兵旅团。1938年春进犯晋南,离开太原。第一〇九师团:1937年11月进犯太原。
由于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轻而易举地侵占了中国东北,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因此当“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就开始向中国华北地区增派了若干个师团,按下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启动键”,并于同年8月31日成立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设在北平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由寺内寿一大将出任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少将担任参谋长。
在众多的抗日电视剧中,对于日本军队的编制,应该都有一定的介绍。比如步兵联队、乙级师团等等,这都是大家常见的编制。但是在战争期间,日本又陆续增加了好几种临时性的军事单位,比如方面军、军、支队等等。那么,一个日本军队的方面军,到底拥有多少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