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在放松或睡觉时,如果始终处于下位,长时间下会让面中部逐渐塌陷,出现口呼吸,下巴短缩。贴封口贴真的治标不治本,还可能加重问题。伴随着口呼吸,呼吸机制也发生了变化,除了睡觉打鼾外,也逐渐会出现腺样体面容,舌头贴不到上颚、下巴后缩、嘴巴突出等问题。
一般现在打坐的方法,若是坐的正直了,即使你昏沉、睡着了头也不会动,因为他像一塌铜钱是一样的,一搭一松的立在那里,牙不要咬住,“舌抵上腭”,很多人在修道之时,将眼睛全部闭起,其实,应该“睁三分闭七分,使眼前能看见的事物变得分不清是何物时即可,这样有助于集中精神,也不容易睡着。
我们的一生从开始到结束,唯一不止息的运动就是呼吸了,但有多少人真正认识和关心过呼吸这件事情呢?体内的二氧化碳并不是废气,基于波尔效应,二氧化碳是血红素释放氧气到组织器官的「钥匙」,换言之,血液中若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即便血氧饱和度高、充满氧气,但组织器官仍会因得不到氧气供应而处于缺氧状态,再加上血液PH升高而使得血管紧缩,进入恶性循环,这就是「过度换气」。
无论养生还是练功,都有“舌抵上腭”的讲究,尤其是在佛医禅观课上讲站桩要领时,弘南老师每次都会和大家强调这一点,那道理何在呢?这要从“唾”说起。唾,即唾液中较为稠厚的部分。唾为肾精所化,由舌根处左边金津穴、右边玉液穴分泌而出,故唾又被称为“金津玉液”。舌抵上腭即舌头抵住上腭部位。
记者徐睿捷,通讯员张全录4月16日,汉马就要开跑了,你知道长跑,正确的呼吸方式吗?跑步的时候人体所需要的氧气,随着跑步的速度的加大而相应的增加,我们需要增加呼吸的频率,增加呼吸的深度,但是呼吸频率的加快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说你越快越好。一般我们最有效的范围是每分钟35-40次。
正常人的呼吸是通过鼻呼吸,吸气时,舌头贴在上颚,牙弓外侧有颊肌,达到平衡,而张口呼吸时,下巴后缩,舌头无法贴在上颚,牙弓只有外侧的颊肌的力,上颚受力无法达到平衡,上牙牙弓就会变窄,从而产生一系列后果,如:上牙唇倾,下颌后缩等。
武术是国粹,融合了数千年国人的智慧,我们今天习练的不仅仅是拳法或功法,而是上千年国人的智慧。今天有牙套这一护具来保护牙齿和舌头,在古时是没有牙套,如果张口嘴,被对方一个上勾拳击中下巴,如果舌头搭在牙齿间,那就成了一个严重的事故了,其实除了在技击训练时带上牙套,在日常生活中是没有带牙套的,而生活中一些诸如打斗的突发事件,根本没有人带牙套,舌抵上腭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常常在公交、地铁、候车厅、公园、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或是在私家舒适的沙发上,看见仰天长啸张口熟睡而不自知的人吗?没错,这就是睡眠时用口呼吸的标准现象。也许您会想说:「我鼻子没问题,所以睡觉时应该是用鼻子呼吸的!
事实上舌头是一位非常强壮的“Muscle man”舌头口腔界的猛男。1 永不疲倦。美国马里兰大学牙科学院研究团队认为:“正常情况下,舌头并不会疲劳”,因为舌头的肌肉在构造中有很多备份,我们能简单地激活不同的肌肉纤维去得到相同的结果。
我记得老师以前说过一巴掌的办法,也是非常有效的,就是当你吸气的时候,注意:嘴巴微抿,舌抵上厄,吸气时,用手捂住嘴巴,你就会感觉到,津液不断从上颚舌尖涌出,然后,你可以一口气吞下去,也可以分几次吞下去,这时候的下去位置应该是下丹田,丹田会有异动,我分享的是:嘴巴微抿,舌抵上颚,吸气时,嘴唇贴紧牙齿,感觉气流从嘴巴处有进口,但实际上不会进入,只从鼻子吸取,就像我们用毛巾敷在脸上的时候,气流被动吸入的感觉一样,因为我们站桩的时候,双手都有自己的位置,不会用手特意去捂嘴巴,所以,我的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好用的,如果你试过了,觉得可以,请点赞加关注,另外,我不是老师,只是分享站桩过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