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句容下蜀镇结合本地自然禀赋和人文特色,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积极探索富有下蜀特色的“三治融合”新路径,推进镇域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实现社会环境长治久安、乡村民风向善向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
“我又来兑换东西啦!现在通过志愿服务和参加村上集体活动,既能帮村上做点实事,又可以多攒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很有成就感,干起来也很有劲儿。”正在玉门市下西号镇塔尔湾村“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兑换物品的丁晓芳说。
近日,在西峰区温泉镇巨塬村的“四老”调解室,网格员边维钦和两名“四老”调解员正在对一起村民用地矛盾纠纷进行调解。调解员通过现场测量、核实情况、听取双方意愿等,从法、理、情不同角度给双方做思想工作,并采用“一对一”“分别攻坚”等方式进行调解,最终双方意愿达成一致。
新天水讯 去年以来,清水县土门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盯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回访”四个环节,深入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建设,切实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矛盾不升级、纠纷不激化、平安有保障”,全力谱写乡村和谐安定的土门实践新篇章。
走进凯里市舟溪镇情郎村,犹如走进一幅乡村美、治理优、百姓乐的美丽画卷。该村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党建引领筑牢根基、多元共治凝聚合力、源头预防化解纠纷、创新治理提升效能,成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姚涛)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基层治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兴山县昭君镇青华村积极探索“三治”(自治、法治、德治)促“三和”(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村和美)的基层治理模式,不断优化乡村治理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提到江西,如果用颜色来标记的话,一定是红色,这是江西最鲜明的底色。红色法治文化是江西省的宝贵资源,近年来,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挖掘、整理、保护、利用红色法治文化,强化立法和普法,建立法治文化阵地,让红色法治文化立起来、活起来、靓起来,让红色法治文化浸润村民心灵,内化成日常行为规范,正是江西乡村治理的新图景。
乡村治理积分制有助于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以来,宝山区各村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和治理需求,制定更贴合自身实际需求的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和乡村治理积分细则,重点突破本村的治理重难点,涌现了一批优秀案例。
12月6日下午,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经验交流会在重庆市长寿区召开。重庆市长寿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出席会议并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绘就和美乡村善治画卷”为主题,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坚持党建领航,夯实乡村治理组织基础。
环境美丽、乡风改善、产业兴旺,一幅幅崭新画卷,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堤镇铺展开来。石堤镇党委扎实推进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围绕全镇基础设施、民生实事、道路安全等工作,做好统筹规划,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踔厉奋发,笃行致远。
来源:【多彩贵州网】本文约1399字,阅读约需3分钟一栋栋红墙蓝瓦的小楼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果林中,雨幕下,水面开阔的洛旺河与远处的青山构成一幅水墨山水画,仲夏雨季的清江村别有一番风景。清江村位于开阳县东部25公里处,依村而建的开阳港是乌江黄金水运通道中上游的核心港和枢纽港。
作为平度市西北门户的新河镇是全国知名的“华侨之乡”“中国草编工艺品之乡”。在这里,侨乡文化源远流长,新河草编点草成金;在这里,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在这里,乡风文明蔚然成风,民生福祉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