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赵雨笙封面新闻记者7月1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伟研究员、周琪研究员团队开发的逆转座子基因工程新技术,首次实现以核糖核酸(RNA)为媒介的基因精准写入,有望为遗传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带来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疗方式。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张佳星10月7日,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获奖。什么是microRNA?它的发现带来了什么?
RNA:中文名:核糖核酸,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神秘又重要。RNA的一些分类及命名:信使RNA、转运、核糖体RNA、迷你RNA、小核RNA、环状RNA、端粒酶RNA、反义RNA、核酶和非编码RNA。
而在广州,就有一个成立于两年前、全国首家拥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核酸药物研发平台,正在悄悄进行生物医药的顶尖技术——核酸药物攻坚研究,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以进一步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产业资源,走出了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条“广州路径”。
原标题:微小核糖核酸蕴藏基因调控之谜同一个人的所有细胞都包含相同的染色体,但是,不同类型的细胞如肌肉和神经细胞,却具有不同特征。是什么导致的这种差异?答案在于基因调控,它允许每个细胞只选择与自身功能相关的指令,确保不同细胞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本报记者 张敏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在基因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的核糖核酸分子。
张 强制图:沈亦伶对抗疾病,保持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服用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是生命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最前沿。近年来,我国新药创制势头良好,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中国创新药在国内外上市,为万千患者点亮健康的希望。制剂可以“发送”药物分子到病灶部位发挥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