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古人用十二地支来记录一天之内的时间,具体如图中所示,巳时至未上,是指上午9点到下午3点的时间,这时是一天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并且阳气归于阳位,充盈体表,有助于驱散表邪,因此太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大多是在这一时间。
本书由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撰写,书中以白话解读和按语的学习思维和应用技巧,引导学习《伤寒论》思路、方法和技能,引领学习《伤寒论》理论联系临床治病的基本点、切入点和应用点,引向应用《伤寒论》理论结合临床治病的制高点、决胜点和融会点,形成独有的理论思维体系和临床应用体系。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寒邪致病为伤寒,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寒邪首先从太阳经入侵而致病,出现畏寒发热、怕风出汗、头痛身痛颈痛、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和我们现代所说的风寒感冒是一样的。
我们再看过来一个正方,历代就有两个人,裘沛然老先生,刘渡舟老先生。(二老著作的)原文你们稍微看一看,内容很多。我看过,而且研究过,所以我会用比较简练的语言给大家概括一下:裘老先生,他说他最早也是学的日本的这个,感觉说得有道理,后来进入体制了,发现这么说不行,大体是这样。
可是我们在临床上, 却会遇到一种中间的状态:病人是没有汗,但是寒邪闭表,这个寒 邪并不重,病程已经长了,营卫之气已经不足,你说这个时候用桂枝汤,它不能够发越在表的闭郁的寒邪,用麻黄汤呢,又怕它发汗 太过,更伤营卫之气,在这种情况下,张仲景就把两个方子合起来, 这就是我们在太阳表证最后谈到的那三个小汗方: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和桂二越一汤,别看这三个方子我们今天在临床上用的 机会并不多,但是这种合起来,合方治疗疑难的这种思路,特别值 得我们今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