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搜索“国企”二字,跳出来的文章大多是吐槽国企效率低下、体制僵化、缺乏创新能力、用人唯亲不唯贤......总之是毛病满身,没有一处好地儿,甚至不少人认为,现在的国企即便改革折腾得再厉害也救不活了,因为已经“烂到根儿”了。还有人举大旗,认为这样的企业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再见铁饭碗,国企改革最新路线图重磅来袭!“嗨老王,听说国企又要动大刀了?这回该扫谁出门啊?”而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在最新一次会议上重磅官宣的话音犹在耳边回响:到2025年9月,所有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头条创作挑战赛#国企改革之劲风经久频吹,说是耳能生茧也毫不为过,只是似乎病态依旧,疗效未显。场景一:薪酬悬殊一方面,底层大众时间与劳动极度贬值,即便三头六臂地竭力付出,没有情商与人脉资源助力,也绝无露头之日的可能。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担负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任务。
前言:自2013年10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一轮国企改革以来,从央企到地方国企,都陆续启动了国企改革,大多数省地方政府发布改革指导政策或开始了改革试点。目前,顶层设计方案也将发布。国企改革历来是各项改革的主线,艰巨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此轮改革与之前相比,有怎样的不同?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46年来,北京国企从扩大经营自主权,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力供给侧改革,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革,不但“家底儿”越来越厚,竞争实力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