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阳一小学4名学生对1名同学实施殴打、辱骂等欺凌行为,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除了推撞、拳打脚踢等肢体欺凌之外,当众嘲笑、给别人取侮辱性绰号、孤立他人等行为,其实也属于学生欺凌。这种较为隐匿的欺凌发生于细微,伤人于无形,同样给青少年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作者:陈妍妈妈 李军编辑:王云峰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最近,演员刘亦菲因为“霸凌”话题,多次上热搜。事情的起因是一名网友在某评论区说,小时候曾经揍过刘亦菲。字里行间,充斥着洋洋得意,似乎曾经霸凌过大明星反倒成了自己的一项光荣的履历了。
“我没挨打,却比挨打还难受”专家:及时对校园欺凌者尤其是被欺凌者进行心理干预编者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亟待引起重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
一般来讲,在人们的意识中,校园欺凌通常表现为殴打等冲突性暴力行为,但事实上远非如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年至2022年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显示,53.5%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其中占比较高的现象包括东西被偷(52.8%)、被取笑或捉弄(37.2%)、被辱骂(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