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缘木思本。人间天河淠史杭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是怎样诞生的?那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人工修建淠史杭灌区。今年是淠史杭灌区开工建设65周年,让我们再回首,凝望安徽水利人与“水”共生的赞歌。1958年8月开工兴建,1972年骨干工程基本建成通水。
65年前,党和人民戮力同心,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了一项伟大的治水壮举。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设计灌溉面积1098万亩,皖豫两省4市17个县区受益,五万里人间天河由此诞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奇迹。
大皖新闻讯“古有都江堰,今有淠史杭”。淠史杭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有效灌溉面积仅次于都江堰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它是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有效灌溉面积约为红旗渠灌溉面积20倍、几乎涵盖水利建设中所有工程类型的综合灌溉工程,灌区粮食产量约占全省1/5。
大皖新闻讯“古有都江堰,今有淠史杭”。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历史背景下,淠史杭工程于1958年夏开始动工,历时14年始基本建成,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全国最大灌区。本期的安徽人文讲坛,讲席嘉宾将为大家介绍淠史杭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涌现的感人事迹。
65年前,党和人民戮力同心,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了一项伟大的治水壮举。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设计灌溉面积1098万亩,皖豫两省4市17个县区受益,五万里人间天河由此诞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奇迹!
六十五年来,一代又一代淠史杭建设者接续艰苦奋斗,不断延伸灌区辐射范围、拓展提升保障能力。眼下,正值江淮之间中稻孕穗用水的关键期,记者沿着淠史杭灌区史河干渠一路向北大约100公里,来到史河干渠的末端——霍邱县宋店镇看湖墩村,村民马长明正在忙着为200多亩水稻补水。
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最大的灌区淠史杭灌区,惠及安徽、河南17个县区,每年灌溉良田1000余万亩,守护着下游的农业、生活、生态。山河为凭,奋斗是幸福之源,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儿女壮志代代传,敢教日月换新天。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8月19日,对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铺镇罗管村种粮大户万立成一家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每到这一天,83岁的老母亲万世艮总要拉着晚辈们讲讲当年的往事。65年前,18岁的万世艮扛起铁锹来到淠河,跟在同村长辈后面有样学样,一锹一锹地拓宽河道。
兴建于1958 年的淠史杭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全国最大灌区,这条集防洪减灾、振兴农业、保障饮水、联通河湖、维护生态安全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人间天河”,累计灌溉供水1700多亿立方,润泽安徽、河南两省近1200万亩土地,也让不畏艰难、自力更生、科学求实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缺资金、缺物料、缺设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近百万江淮儿女以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精神,建设了堪称奇迹的“人间天河”——淠史杭灌区。今年,是淠史杭灌区开工建设65周年,让我们回望历史,看看先辈们是怎样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斗”出了这“人间天河”。
精神丰碑淠史杭写在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特大型灌区开工建设65周年之际这是被誉为水利奇迹的治水壮举,历时14年、日均投工50万人、开挖土方量可绕地球10多圈,建成了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固定渠道绵延2.5万公里,覆盖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的庞大水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