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视频剪辑 李仪通讯员 余艳军 刘细松“‘五一’放假回老家,帮父亲砍了1800斤柴。”近日,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大三学生薛炜,把和父亲一同劳动的视频发到网上后,引发热烈关注和讨论。他感慨,“五一可以外出旅游放松心情,也可以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在我的家乡这边,有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了。就是到了冬季,遇到晴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进山去砍柴。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还是如此。前些天回农村老家,帮父母干了一些农活,就是陪伴父母进山去砍柴。我记得自己10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母进山砍柴了。那时候,家里做饭、烧菜,取暖等全靠柴火。
90年代的时候,农村家家都是烧柴火的,在小吴家乡的院子里,居住着500多人。那时人多点,现在人少了,都没有400人了。地处非常偏僻的小山村,一面山上长着高大以马尾松树,其它三面长着一些灌木植物,也不是很多,还有一些农田以及山土。
在七、八十年代,作为丘陵山区农村来讲,最简单经济环保的燃料还是木柴,煮饭、烧水、烤火、煨红薯等等都不可或缺,每家每户都有一间屋,靠墙角就是堆柴的,两边依次有灶台、火坑,专门用来烧柴进行做饭、烧水、烤火等。
在我们家乡的山村,各家各户都有一个灶屋,多为土墙瓦房,因为瓦房屋顶空隙多,便于炊烟的扩散。如果是天气晴好,炊烟扩散得快,灶屋室内空气会好一些,如果赶上变天,炊烟很难扩散,使得整个灶屋室内乌烟瘴气,每当这时,妈妈在灶屋做饭,都会被呛的睁不开眼,喘不过气来,家人看此情景,也无计可施。
近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19岁大学生付天,在寒假期间帮爷爷奶奶砍柴700多斤,并用视频记录下有意义的瞬间。视频中,他手拿砍柴刀,背上的背篓装满枯树枝干。付天说:“我装进背篓里的不是柴,是对爷爷奶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