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l Rosenkranz,Aesthetics of Ugliness,tr.Andrei Pop and Mechtild Widrich,London:Bloomsbury Academic,2015,p.33.
格桑花开了,开在对岸。我看不见,却能想起来。相遇很美,离别也一样的美。发端于北京大学课堂的《西方美学史》,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三千年间的美学精髓,既是美学研究者的绝好资源,又是普通爱好者一观世界的人文通识教材。
“人是世界的美。”这是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蒋孔阳在《美学新论》里提出的著名命题。蒋孔阳是“实践美学”、“创造论美学”的大师,是我国第三代美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我国大学最早开授美学课程的学者,被外界誉为“代表了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作者:王一川(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艺发展史与文艺高峰研究”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形成了自身的突出特性,也孕育了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同的独特审美意识或美学思想传统,即中华美学传统(或称中国古典美学传统)。
著有《美学要义》《新实践美学论》《审美王国探秘——席勒美学思想论稿》《席勒的审美人类学》《西方文论思潮》《西方美学思潮》《深层审美心理学》等,译有《德国古典美学》《秀美与尊严——席勒艺术美学文集》《席勒散文选》《席勒美学文集》等。
来源:北京青年报 西方油画中“天使的翅膀” 活环屈蹲侧身玉羽人 西夏博物馆馆藏雕塑◎张惠(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红楼梦》里脍炙人口的《葬花吟》为什么说“愿奴胁下生双翼”?一般的解释都是“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够生出一双翅膀”。可是它为什么不解释“胁下”?
来源:【中国教育报】学科美育需要突破学科知识本位的立场,不是简单地将美和艺术的内容加入学科,促进学科知识的有效教学,也不是让学科教学完成学生审美、艺术知识技能掌握的目标,而是站在整体育人的立场,最终实现学生感性与理性的统整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
第五种艺术分类方法是近年来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刚刚兴起的一种最新分类方法,这就是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工艺,以及现代艺术设计、广告艺术、电影艺术、计算机三维画、动漫、游戏软件等等: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以及在发达国家近年来广受欢迎的音乐剧等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陈季同《黄衫客传奇》勃洛克《十二个》王国维《人间词话》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新感觉派”刊物。(本文配图来自网络)文学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生成、发展与演进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世界文学互动的历史。
艺术作品是最大的谜语,但人是答案。——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在当代从事艺术理论研究几乎不可能回避20世纪80年代由阿瑟?·?丹托(Arthur Danto)、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分别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中所重提的黑格尔经典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