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设完整性与先进性兼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国家需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支撑。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需要建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仅要具有技术先进性的特性,还要具有完整性的特征。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题: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华社记者戴小河、申铖、刘夏村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认识,提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回答了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怎样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明确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来源:【人民日报】前不久,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签约项目达360个,签约金额3741亿元。此前,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河南、内蒙古、云南、四川等地举行,已签约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这表明,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仍大有空间。
产业布局更优 区域协同更强。日前,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明晰了制造业转移和承接的重点产业和模式路径,并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产业转移政策环境更加完善,中西部、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升,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立足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优势显著提升,制造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显著增强。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日前举办,签约项目达360个,签约金额3741亿元。此前,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河南、内蒙古、云南、四川等地举行,已签约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这表明,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仍大有空间。
本期发布赛迪智库特稿《2024年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形势展望》。【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发展形势 展望。2023年9月22日至23日,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全面部署,各省市、各行业、各领域迅速掀起深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创新探索生动实践的热潮。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近日开幕,开幕式现场共签约项目22个,其中21个产业投资项目协议投资1048亿元,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四川优势产业,创新型、引领型、高新技术型项目占总项目的60%以上。
作者:关兵(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一是产业规模大,2023年工业增加值接近40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