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这个出生于湘军将领家庭,东征时李云龙背中正式,他背中正本人,比李云龙口中的天王老子还厉害,能搞情报工作,能指挥兵团作战,能创建哈军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为什么会在抗法援越期间感叹越法两军很菜?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而此时,中国境内迎接了一个特别的国际友人。原来,越南和法国此时正在交战,越南军队节节败退,看到比邻的中国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胡志明想来到中国取取经,向毛主席寻求援助。
作为开国大将,陈赓要说自己对外经验第二,可能就没人愿意说第一了:即使是彭总、林帅,也没有像陈大将那样既参加了抗法援越,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抗法援越,陈赓是真正的指挥者,抗美援朝,陈赓是志愿军副司令员兼三兵团司令员、政委。
事后看来,很明显,奠边府的法国人背叛了一个致命的缺陷,可能是所有缺陷中最致命的缺陷:狂妄自大。美国甚至从 NVA 手中夺回了南 881 高地和 861 高地,迫使 NVA 的火炮部署在离基地更远的地方。
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1950年7月,中共中央、毛主席根据越南胡志明主席的邀请派陈赓为我党中央代表到越南,协助越南人民军总部组织边界战役,当时陈赓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司令员、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军管会主任,身负数职,在云南刚刚解放,百事待举,日夜繁忙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954年,越南与法国进行的奠边府战役堪称是越南八年抗法战争中最后的决战,越军最终取得完胜。1950年,新生不久的新中国尽管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外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对内则有镇压反革命、全面土地改革等重大历史任务,但伟大的共和国领袖们依然高瞻远瞩,给予越南这个“同志加兄弟”尽其所能的无私援助。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之后,时任越共领导人的黎笋野心极度膨胀,开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不过,与此同时,仍有部分越南高层领导坚持着已故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执政理念,不满黎笋的倒行逆施,一直反对与中国打仗,并且致力于中越关系的发展。
网络上有种说法,中法战争到议和,法方海战以全歼南洋水军,围困台湾,陆战从南打到北,占领了十之八九的土地,连战连胜,胁迫越南皇帝投降,伤亡比为一换五,此为不胜而胜,中方以镇南关大捷,抵挡了法方进攻,此为不败而败,若事实是终上因素,不败而败是否有自欺欺人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