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在AI软件内输入自己的学校或职业信息+名字时,AI便会迅速给出一份“个人介绍”。在这些AI软件中,不仅能搜到大学生的高考分数和旷课记录等信息,甚至可以查询到具体的联系方式。隐私泄漏还是信息整合?对此,许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界面新闻编辑 | 9月7日,2023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正式开幕,未来三天里近20位“两院”院士、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以及全球超500位的科技领军企业和专家学者,将在此带来思想碰撞。
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埃隆·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团队竟然在用AI审查美国教育部的敏感数据!更让人不安的是,这些数据包括了拨款人员的身份信息和内部财务记录。这不禁让我想到:如果连政府部门的数据都无法保障安全,我们普通人的隐私又该如何保护?
来源:【通信信息报社】(记者 陈锦锋)近日,新疆哈密市相关部门依托智慧+,进行数字化阅读质量提升。哈密市图书馆三楼的蜜宝数字体验空间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智能图形识别与实时渲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为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如今,AI技术已在文化领域广泛应用。
AI时代你的隐私安全吗?这几个真相让人不寒而栗!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话题——AI时代你的隐私安全吗?你是否曾在网上浏览时,感到一丝不安?那些你不经意间分享的信息,真的安全吗?今天,我就要揭开几个真相,让你不寒而栗!
来源:北京日报 焦点关注小心AI伴侣背后的“温柔陷阱”高珊随着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新型类人情感聊天机器人——“AI伴侣”日益流行。目前,市面上已有100多款由AI驱动的应用程序,不仅能够进行全天候情感交流,还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新京报讯(记者左琳)9月13日,杭州市公安局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阶段性战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一起使用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大模型换脸技术突破头部平台人脸认证、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的案件。据了解,这也是全国首起利用AI技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云寒 通讯员 何晨刷脸登录安全吗?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天(13日)上午,杭州公安通报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阶段性战果,其中就有一起典型案例:杭州网警发现,有团伙竟然使用AI换脸大模型突破头部平台人脸认证,窃取用户隐私信息。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AI在文本生成、图片创作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输入几个关键词即可快速生成一张画或一篇文章,一些网民为博眼球、蹭热度将AI技术用以编“伪消息”、造“假新闻”,以此来获得网民关注和点赞量,进而实现流量变现。
文 |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 李冰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与传统搜索引擎依赖关键词匹配不同,AI搜索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查询,并提供更智能、更个性化的搜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