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
《问答中国式现代化: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以“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独具的特色与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进路与指南”三个篇章为主要框架,全方位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进路。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程,是艰辛探索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不仅为中国发展繁荣进步创造了重要前提,而且改变了长期以来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的世界现代化格局,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月19日,在“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研讨会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特质,并在历史的视野下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实践道路及其文明根源,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视野下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也是我们做决策的基本出发点。
摘要:现代化是一个描述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总体性概念,它既是时间概念,一般指社会历史从“古代”经“中世纪”到“现代”的历史进程,也是理论概念,表征人类与传统告别、进入科技革命推动的工业社会的实践过程;关键词:现代化 现代性 西方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主席主旨讲话为深化中非合作指引方向4。“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中方愿同非方密切人文交流,在现代化进程中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共存,共同推动全球文明倡议结出更多硕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将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正确理解、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