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是成熟的技术。由于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性小,恢复快,术后无瘢痕,在国内外已成为动脉导管未闭、中央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和部分室间隔缺损的首选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术后病人或家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室间隔缺损(VSD)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所有先心病中约占20-30%。室间隔缺损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和其他心血管畸形一同出现。室间隔缺损也是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就诊的最常见病因。本文将对其影响、症状和治疗作一一介绍。
4月龄婴儿甜甜(化名)家在江苏省,出生不久即在当地被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由于缺损较大,会影响生长发育,甜甜被送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海波主任门诊寻求治。经过心脏彩超诊断,甜甜患的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类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
日前,一位妈妈抱着6个月大、体重只有4.5公斤的孩子到中大五院就诊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心血管病五科主任李刚介绍,患儿出生时因反复肺炎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患有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缺损最大径3.2mm、室间隔大小约5.8*4.5mm,且存在“腭裂”,后经基因筛查发现患有罕见的基因遗传病——“歌舞伎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