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窟藏经洞 洪巩像 晚唐第45窟 西壁佛龛 盛唐第45窟 西壁龛内北侧 菩萨 盛唐第45窟 西侧龛内南侧 天王 菩萨 阿难尊者 盛唐第45窟 龛内 北侧 迦叶尊者 盛唐第46窟 西壁 龛内西侧 舍利佛尊者 盛唐第158窟 佛涅槃像第158窟 西壁 佛台 佛涅槃像第248窟 中
莫高窟第322窟 初唐主室西壁佛龛此窟开凿于初唐时期(618—704)。塑像及壁画为初唐原作。窟为殿堂式覆斗型顶,西壁开双层龛。壁画色红浓烈,内容丰富,塑像基本保持完好,造像逼真独特,为唐代精品,同时也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依据。西壁的双层龛为隋朝到初唐流行的佛龛形制。
莫高窟第46窟 盛唐第46窟开凿于盛唐时期,五代、宋时重修。洞窟形制为覆斗形顶。主室窟顶藻井画团花井心,卷草、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画有千佛。前室顶有两排五代时期画的棋格团花图案。西壁门上残存五代画帷幔,门上残存五代画的痕迹。
莫高窟第57窟 初唐莫高窟第57窟开凿于初唐时期。是7世纪30年代的代表窟,窟型、龛型均有隋代遗绪,唯塑像与壁画已经明显地跨进了新的阶段。洞窟西壁第57窟属于中小型洞窟,前室已毁坏,仅保存甬道与主室,洞窟的形制,顶部是覆斗形,平面为方形,西壁开有一佛龛,是一个典型的殿堂式洞窟。
公元366年,僧人乐僔西行至敦煌,见三危山上突现金光万道,犹如千佛,遂萌发开窟之心。于是,鸣沙山东麓响起了开崖建窟的第一声锤音。或许,潜心修佛的乐僔不曾想到,他这一凿,竟开凿出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和文化圣殿。此后,敦煌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渐趋兴盛,凿壁之音响彻十余代,延绵不绝。
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莫高镇S314和G3011柳格高速之间的清朝沙州营八面空心墩烽燧、瓜州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二顾布隆吉服务区等地方。草原、沙漠、戈壁广袤无垠和连绵起伏的山川,亘古如一,还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其实是极其单调的存在。
虽然出于保护需要,莫高窟开放洞窟数量有限,但绝世仅有的奇观总让人流连。作者蒋理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敦煌讲解员”,以“敦煌文化守望者”身份驻扎在莫高窟40余天,生动地向读者讲述敦煌的历史地理、莫高窟的开窟概况、各个时期的经典洞窟,揭开众多不开放洞窟的神秘面纱,窥见窟顶治沙、洞窟数字化、壁画修复等敦煌绝技,向大众展示出一个璀璨、多元、神秘,但又与每一个人都能够产生关联的并不高冷的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