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名单揭晓,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教授雷群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徐文东,凭借在各自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脱颖而出。“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公司出资、公益属性、独立运营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10月30日上午,作为目前国内社会力量资助基础研究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正式揭晓第二期获资助名单,来自13个城市28家机构的46位杰出科学家成为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员”,山东大学药理学科学家孙金鹏教授当选。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资助科学家名单10月30日在京揭晓,来自全国13个城市28家机构的46位科学家入选,聚焦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的原始创新,在他们当中有10位“80后”,最年轻的仅38岁。
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获资助名单揭晓来自13个城市、28家机构的46位杰出科学家成为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员”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金鑫教授上榜祝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鑫教授金鑫,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0月30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揭晓第二期获资助名单,支持科学家“从0到1”探索基础科研领域。据记者了解,来自13个城市28家机构的46位杰出科学家,成为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员”,他们当中有10位“80后”,最年轻的仅38岁。
通讯员 马振婷 吴韶瑾10月30日,国内社会力量资助基础研究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获资助名单揭晓,来自13个城市28家机构的46位杰出科学家,成为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员”。其中,泰安一中优秀校友程功榜上有名。
来源:【泰安日报-最泰安】泰安日报社·最泰安讯10月30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揭晓第二期获资助名单,支持最有潜力、最有胆量、最有抱负的科学家“从0到1”,探索人类未达之境,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46位科学家上榜。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基础前沿
新基石实验室揭牌3月20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会见李越琪一行自2022年启动以来,华东师范大学刘钢教授、金鑫教授连续两年先后入选新基石研究员。“新基石研究员”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每人5年资助2500万元,理论类每人5年资助1500万元。
◎本报记者 陆成宽3月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传来好消息:小米公益基金会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偿捐赠1亿元,用于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支持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这是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新年伊始,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第七届“科学探索奖”申报工作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启动。2025年“科学探索奖”仍设置10个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
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第六届“科学探索奖”申报工作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启动。与往年相比,本届遴选女性科研人员申报年龄限制首次放宽到48岁,在前沿交叉领域重点考察候选人研究工作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征。
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 Microbiol、Nat Chem Biol、Nat Commun、PNAS、Chem Rev、Angew Chem Int Ed等本领域重要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