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干的坏事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修 身 十 得(连载三)聂永年乐乐从英国学成归来,问我:工作后该注意什么?一时语塞。急忙从平时的随笔中找出几篇付之,名曰《修身十得》。 ——愚叟五、 防微杜渐防微杜渐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能力。它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收听朗读音频文/京博国学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只乌鸦和鸽子住在一个小森林里,一天,乌鸦准备离开,向朋友鸽子告别。鸽子问它为什么要搬走?乌鸦抱怨道:“这里的小动物们嫌我吵闹,叫声难听,不欢迎我,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要去其他地方生活!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典源】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释义】指一般人都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赵盾是春秋时期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在晋襄公、晋灵公时期相继担任相国,以从政严明而著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秉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保持过而能改的自觉,以“敢评敢当敢为”的态度,推动批评与自我批评走深走实,从而达到“祛病除疴、强身健体”之效。